冲断构造带深层变形的空间分布规律.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冲断构造带深层变形的空间分布规律

  地 质 科 学   2013年 1月 CHINESEJOURNALOFGEOLOGY 48(1):167—175 doi:10.3969/j.issn.0563-5020.2013.01.010 冲断构造带深层变形的空间分布规律 ———以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为例 1 1 2 2 李本亮  陈竹新  谢会文  雷刚林 1 1 1 雷永良 张朝军  边海光 (1.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北京 100083;2.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新疆库尔勒 841000) 摘 要 传统上认为前陆冲断带内部的背斜构造具有“成排成带分段”的特征,在表观认识和 宏观尺度上讲,容易理解这一特征,并且通过“成排成带分段”的解剖,直接为含油气区带评价 和地震解释方案的落实提供指导作用。随着前陆冲断带深层结构的精细解剖和三维空间内构 造变形的准确刻画,发现前陆冲断带深层构造变形的分布并非成排成带分段的特征,褶皱构造 的发育与分布明显受前陆冲断构造位移量及各个断层位移量的大小所控制,各个断层控制的 逆冲岩席在垂向上相互叠置、侧向上交叉对接、走向上错落有致,3D立体空间内由多个次级 弧形体组成鳞片状分布。本文以中国天然气勘探最为成功、勘探资料最为详实的库车坳陷克 拉苏构造带为例,通过地震剖面精细构造解释,揭示出构造变形的运动学特征及其构造位移量 在传播过程中的分异和转换,进而控制冲断带内部构造岩席的生长发育和空间展布特征,并在 3D立体空间内揭示冲断岩席受构造位移量的控制而成鳞片状分布的规律,控制这一分布规律 的主控因素是冲断构造位移量与冲断岩席长度之间定量的几何关系。这一认识提升了油气藏 评价和构造圈闭描述的精度。 关键词 前陆冲断带 构造位移量 构造运动学 库车坳陷 克拉苏构造 三维构造 中图分类号:P5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63-5020(2013)01-167-09 1 冲断带概述与研究区简介 新生代以来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挤压及其远程效应作用(DeweyandBurke, 1973)在中国中西部发育巨型的环青藏高原盆山体系(贾承造,2007;李本亮等,2007, 2011;贾承造等,2008)。在环青藏高原盆山体系内,海西—印支期造山带与克拉通盆地 之间发育再生前陆盆地及前陆冲断带(Luetal.,1994),前陆冲断带不仅是研究欧亚大陆 陆内构造变形的重要场所,也是中国油气勘探的主要战略接替领域之一,前陆冲断带构 造变形的分布规律一直是学术界和产业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以前对前陆冲断带的研究 集中在冲断带构造演化及构造变形的运动学和几何学,但是所有的研究成果用单条的构 造地质剖面上来体现,无法全面、系统地展现构造变形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整体认识上   国家重大专项课题(编号:2011ZX05003002)和中石油股份公司科技专项(编号:2011B0401)资助。  李本亮,男,1971年 10月生,博士,高级工程师,构造地质学专业。Email:lbl@petrochina.com.cn 陈竹新,男,1979年 9月生,博士,高级工程师,构造地质学专业。本文通讯作者。Email:chenzhuxin@ petrochina.com.cn 2012-06-16收稿,2012-11-12改回。 168 地 质 科 学 2013年 的平衡性和合理性,于是针对同一地区、同一构造带的变形特征众说纷纭。随着前陆冲 断带油气勘探的迅速发展,前陆冲断带重点探区大量的地震和钻井资料,特别是3D地震 资料的获取,为整体解剖冲断带深部结构的空间分布提供了资料基础,基于计算机技术 的地震解释商业软件和3D构造成图为揭示冲断带深部构造变形规律提供了技术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