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气孔.doc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 气孔

第四章 气孔 图4-12b表示金属液不润湿型壁;润湿θ>90°,渗入毛细管中的金属液成为凸起的弯月面。 以固液界面为始边,通过液体到自由液面(弯月面)的切线所夹之角,称为润湿角θ。 凸起的弯月面的表面压力ρn为 pn= 式中δ——金属液表面张力(N/m); θ——润湿角; r——毛细管半径(m)。 由于润湿θ>90°。conθ为负值,pn亦为负值,其方向指向金属液pA的一致。故pn反而增大了pA, 助长了气体浸入金属液的倾向性。此时,式(4-1)可写为 pA>p。+ pm—pn 图4-12c表示金属液润湿型壁,润湿角θ>90°,渗入毛细管中的金属液成为凹下的弯月面。由天θ>90°,conθ为为正值,凹下的弯月面的表面压力pn亦为正值,其方向背向金属液而同pA的相反。故有利于阻止气体浸入金属液中,铸件不易产生侵入气孔。此时,式(4-1)可写为 pA>p。+ pm + pn 图4-12b、c说晴金属液的润湿性对铸件产生浸入气孔或机械粘砂有着相反的影响。金属液不润湿型壁时,有利于防止机械粘砂但易使气孔侵入金属液中;润湿型壁时,则有利于防止侵入气孔,但易使金属渗入型壁的砂粒间的孔隙中,形成机械粘砂。 第二阶段:型壁上气泡的形成。 可以分成金属不润湿型壁的和润湿型壁来讨论型壁毛细管中气体浸入金属液,在型壁上形成气泡的过程。 不润湿时,型壁上气泡的形成 图4-13表示金属液不润型壁,润壁角θ>90°,此时金属液表面还没有凝固结壳。在此条件下,浸入气体在型壁上形成气泡的过程可分为以下8个步骤: 渗入毛细管中的金属液成为θ>90°的凸起的弯月面,其表面压力pn作用压力pA的一致。pA克服阻力,将弯月面推向金属一铸型界面。 凸起的弯月面,有pA作用下被推至金属一铸型界面。此时,θ>90°,而且pA作用方向仍同pA的一致,促使气体侵入金属液中。 凸起的弯月面,有pA作用下,弯月面突入的金属液中。因为要保持θ>90°而成为凹的弯月面。其表面压力pn(图上未表示)的作用方向同pA的相反而成为阻力。下凹弯月面之根部直径等于毛细管直径2r。 继续作用下,气泡核要长大。但仍要保持θ>90°,而成为犹如碗口倒扣着的碗形气泡核,其根部直径大于气细管直径2r。 长大成更大的碗形气泡核,θ>90°,其根部直径更大于2r。 由于毛细管中气体不断侵入,碗形气泡核长大成倒扣着的钵形气泡,其根部直径相同于步骤5之碗形气泡核,θ>90°。自步骤3~6之气泡核或气泡,由于要保持θ>90°和不承受金属液之浮力,所以都能稳定地紧贴于型壁上。 在不断侵入的气体作用中,钵形气泡长大成球柄形气泡:即气泡根部保留步骤5之碗形气泡核外形,θ>90°;中部有缩颈;顶部为球形气泡,三者相连。顶部球形气泡承受金属液之浮力而使气泡中部有缩颈。 球柄形成气泡的顶部形气泡,在金属液浮力作用下,脱离中部之缩颈而成单独的,自由的圆球形气泡,浮入金属液中。同时,球柄茧自缚形气泡不从心恢复为步骤5之碗形气泡核。在侵入气体作用下,此气泡核继续实现步骤5至8的气泡长大的形成单独的,自由的,浮入金属液中的圆球形气泡之过程。只要气体侵入压力pA能克服阻力,在气体侵入金属液过程中,就始终存在着步骤5之碗形气泡核。因此,免除了步骤2至4的气泡核的形式成过程,而使得后续的型壁上气泡的形成容易实现。 上述步骤说明:金属液不润湿型壁时,侵入气体容易在型壁上形成气泡,从而增大了形成侵入气孔的倾向性。 润湿时,型壁上汽泡的形成 图4-14表示金属液润湿型壁,润湿角θ<90°,其他条件相同于图4-13。在此条件下,侵入气体在型壁上形成气泡的过程,可分为以下6个步骤: 渗入毛细管中的金属液成为θ<90°的凹下的弯月面,其表面压力pn作用方向pA的相反。 此时之pn为侵入气体阻力和说明润湿型壁的金属液力图渗入毛细管中。pA克服阻力,将弯月面推向金属一铸型界面。 凹下的弯月面,在pA作用下被推至金属一铸型界面。此是,θ<90°,pn作用方向仍 同pA的相反,起着阻止气体侵入的作用。 在pA作用下,气体侵入金属液中,成为无球冠的球气泡核,保持θ<90°,其根部直径等于毛细管直径2r。该气泡核承受金属液之浮力,但不足以克服它对型壁的附着力,故仍附着于型壁上。 侵入气体使步骤3之气泡核长大成无球冠的球形气泡,仍保持θ<90°和根部直径等于2r。 但由于气泡直径增大而使承受的金属液浮力亦随之增大。 侵入气体使步骤4之气泡核长大成尺寸更大的泪滴形气泡,仍保持θ<90°其根部直径仍等于2r。泪滴形气泡承受更大的金属液浮力,增大了气泡脱离型壁之倾向。 步骤5之气泡脱离型壁,成为独立的,自由的圆球形气泡,浮入金属液中。同时,金属液渗入毛细管中,恢复步骤2的状态,不存在着气泡核。因此,侵入气体要重复2~6步骤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