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1(锅炉结焦).doc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文1(锅炉结焦)

锅炉运行方式探索 ——谈我厂#300MW锅炉末过结焦的原因分析 [摘要] 本文通过对近几年来#1锅炉未过结焦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改进措施,以期通过治理来消灭结焦,降低因此而造成非计划停机,提高机组运行的可靠性。 关键词:锅炉 结焦 治理 经济运行 #1锅炉是由瑞士苏尔寿公司提供的复合循环锅炉的一种,为低倍率复合循环锅炉,锅炉参数与热力指标如下: 名称 单位 负荷% 103.2 100 75 50 30 锅炉蒸发量 吨/时 947.1 921 690 460 28 过热器出口压力 Bar 185 185 151 102 32 过热器出口水温 ℃ 545 545 545 545 545 省煤器出口水温 ℃ 262 260 246 225 200 省煤器出口水温 ℃ 311 310 297 283 267 再热器进口蒸汽量 吨/时 834.2 815.4 再热器出口汽温 ℃ 545 545 545 521 494 墙式过热器前喷水量 吨/时 0 0 0 20 18.3 墙式过热器后一级喷水量 吨/时 52 54 126 90 38 二级过热器后二级喷水量 吨/时 16.2 16.1 19.2 17.2 10 再热器喷水量 吨/时 13.4 112 0 0 0 炉膛出口过剩空气系数 % 25 25 30 36 空气预热器过剩空气系数 % 34 34 42 50 炉膛出口CO2含量 % 15.6 156 14.9 14.3 空气预热器出口CO2含量 % 14.5 145 13.7 12.9 锅炉排烟损失 % 6.65 6.57 6.53 6.48 不完全燃烧损失 % 1.20 1.20 1.22 1.25 预热器后氧量 % 4.3 5.7 6~8 散热损失 % 0。45 0.44 0.58 0.82 总损失 % 8.70 8.60 8.70 8.90 锅炉效率 % 91.30 91.40 91.30 91.10 煤耗量 吨/时 214.26 209 160 11 排烟温度 ℃ 131 130 128 123 炉膛容积热负荷 大卡/米2时 106.6×103 104.2×103 灰渣带走的热损失 % 0.40 0.40 0.58 0.82 燃烧器壁面热负荷 大卡/米2时 159×103 161×103 送风机压头 毫米水柱 410 引风机压头 毫米水柱 360 汽水系统总压降 公斤/厘米2 28.3 循环倍率 1.42 2.15 5.85 发电机功率 万千瓦 32.32 31.1 虽然是由国外引进第一台300MW锅炉,但缺陷很多,可是由于我们多方面的治理,运行已有二十五、六年了,逐步趋于稳定,不足之处就是末过结焦较为严重,一直困扰着我们,特别近年来运行不到两个月, 末过就挂上厚度约200——500mm焦子,很难除掉,最后,甚至达到接近只有停炉才能处理的地步。虽然经过几次治理,但效果都不尽人意,因此就此问题根据我多年运行经验,谈一谈我个人对这台炉结焦看法。 要想解决不结焦,首先应了解煤粉的燃烧过程、煤粉在炉膛里的燃烧情况、以及形成结焦的过程和结焦条件。 煤粉燃烧分为三个阶段:即着火阶段、燃烧阶段、燃尽阶段。对应于煤粉燃烧的三个阶段,可以在炉膛中划分出三个区(如图一所示) 燃尽区 燃烧区 着火区 (图一) 即着火区、燃烧区与燃尽区,由于燃烧的三个阶段不是截然分开的,因而,对应的三个区也没有明显然的分界线。大致可以认为喷燃器出口附近(离喷燃器200——300㎜、最多500㎜,太远火焰中心上移,末过容易结焦,太近烧喷燃器,喷燃器附近也容易结焦。)是着火区,炉膛中部与喷燃器同一水平的区域以及稍高的区域是燃烧区,高于燃烧区至炉膛出口的区域都是燃尽区。其中着火区很短、燃烧区也不长,而燃尽区却比较长,根据R90=50%的煤粉试验,其中97%的可燃质是在25%的时间内燃尽的,而其余30%的可燃质却在75%的时间内燃尽。所以控制好煤粉燃烧区域是关键。 结焦过程和结焦条件: 灰的熔化特性在没有试验条件时可以这样认为:熔点高的SIO2、AI2O3含量多,灰的熔点就越高;相反熔点低的CaO、MgO、Fe203、K2O、Na2O等氧化物存在,灰的熔点就较低。在炉膛内多数结焦的肌理就在于灰中含有熔点低的Na2O和K2O凝结在管壁上与烟气中的SO3化合生成硫酸盐:Na2O+SO3=Na2SO4或K2O+SO3=K2SO4。因为硫酸盐有粘性可以捕捉飞灰形成结焦。 在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