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与中国诗画.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竹子与中国诗画

竹子与中国诗画 篇一:诗画中的竹文化 诗画中的竹文化 竹历来都是人们喜爱的植物,它不但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还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而对于那些文人墨客,竹更是与他们结下了不解之缘,文人们品竹、吟竹、画竹,给我们的文学增添了巨大的艺术活力,给我们的文化长河留下了巨大的艺术财富。 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史上,松、竹、梅被誉为“岁寒三友”,而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竹子均并列其中,可见竹子在我国人民心中占有重要地位,这是因为其秆挺拔秀丽、叶潇洒多姿、形千奇百态;它四季常青,姿态优美,独具韵味,情趣盎然。竹子无牡丹之富丽,无松柏之伟岸,无桃李之娇艳,但它虚心文雅的特征,高风亮节的品格为人们所称颂。它坦诚无私,朴实无华,不苛求环境,不玄耀自己,默默无闻地把绿荫奉献给大地,富奉献给人民。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和文化活动中,把竹子的生物形态特征总结升华成了一种做人的精神风貌,如虚心、气节等,被列入人格道德美的范畴,其内涵已形成中华民族品格、禀赋和美学精神的象征。的确,看到竹子,人们自然想到它不畏逆境,不惧艰辛,中通外直,宁折不屈的品格,这是一种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也正是竹子特殊的审美价值所在,我国是竹子生产大国,云南是世界竹类的故乡。而在几千年的文化长河中,竹子更是占据了一个重要的地位。北宋的苏轼的“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 ,杜甫的“嗜酒爱风竹”“平生憩息地,必种数竿竹” 以及郑板桥的 “四十年来画竹枝, 日间挥写夜间思。 冗繁削尽留清瘦, 画到生时是熟时”都充分反映了人们对于竹子的喜爱。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们看竹吟诗,写竹入诗,描竹入画;诗怡情,以诗言志,以画取乐,画竹达意。 竹在的文化意象总结起来可以归为以下几点: 一 、 通过竹反映简单的生活哲理。郑板桥曾写道“一片绿叶如洗,护竹何劳荆杞?仍将竹作笆篱,求人不知求已” 。最后本来是一 句家常俗语,但是和画面上竹园四周的篱笆联系起来,便使这浅近生活意味更浓了。 二 、竹子轻盈纤巧,四季常青,从不开花,朴实无华,清淡素 雅。人们借助这一特征表达清雅高洁的品质。 清代诗人郑板桥的 《竹》 写道:“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诗的 前两句写竹子的生长情况, 一节一节地拔高,终于长成枝繁叶茂的大 树;后二句写竹子不开花朵,不招惹蜂蝶,借以表白自己不慕华丽, 不求虚名,坚守自己高洁清雅的志趣。 三 、竹子在野外默默生长,无论是峰峰岭岭,还是沟沟壑壑,它们都能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在逆境中顽强生存。尽管长年累月厮守着 无边的寂寞与凄凉,一年四季经受着风霜雪雨的煎熬,但它始终坚定 不移地守着脚下的一片土地。人们借助这一特征抒写坚韧不拔、勇于斗争的精神。郑板桥有首《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首诗写竹子虽然立根于破岩之中,但却能“咬定青山” ,无怨无悔,任凭狂风袭击,决不屈服。诗人托物言志,寄寓了自己面对困境,坚韧不拔、勇于斗争的豪 迈气概。 五、竹子长成大树,本干挺直,刺入蓝天。人们常借助这一特征抒写凌云壮志。唐代诗人李贺写的《昌谷北园新笋》“箨落长竿削玉开,君看母笋是龙材。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 ”这首诗 的前两句赞颂新笋的玉质和龙种,借此表达诗人自己出身的高贵;后 两句用夸张的手法写新笋一夜拔高千尺的气概, 借此表达诗人自己冲 天凌云的高远志向。 六、竹子受到外力的拗折时,会弯曲;一旦撤去外力,就又恢复 了原来的端直。 人们借助这一特征, 表现大丈夫能屈能伸的英雄气概。 明朝皇帝朱元璋的《咏雪竹》“雪压竹枝低,虽低不着泥。明朝红日出,依旧与云齐。”这首诗写竹子虽暂时遭到大雪压顶,一时低下头来,但有朝一 日,旭日君临大地,阳光送暖,冰消雪融,竹子仍然会 刚正直立,耸入云霄。此诗强烈地表现出诗人在困境面前,耐心忍受 着压力和打击,等待着时机的成熟;时机一旦成熟,就要实现自己的抱负,展示自己的风采。 七 、竹子的本干枝节外面是笔直的,中间是虚空的,竹子的叶子是向下长的。人们借助这一特征表达一种谦逊大度的品格。李苦禅题画竹联“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借竹子即使高耸入 云仍然保持虚心的特征,赞扬那种身处高位却能保持谦逊美德的人。 郑板桥的咏竹联“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 ,竹中空有节, 它的叶子都是两两相对向下生长的, 所以说它“虚心” “低头”“低首虚心”既描竹的外在自然状态,又指人的内在精神品德,二者异质 同结构相对应。 八、竹子的叶子质地坚硬,像片片翡翠,风儿吹来,便发出萧瑟的声音。诗人借助这一特征表达一种凄苦的声音。郑板桥在《潍县署 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写道:“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 声。些小吾曹州县吏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