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文学话语中的第二人物.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如何理解文学话语中的第二人物

如何理解文学语篇中第二人称 刘喆 (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南京210039) 摘要:本文描述了第二人称在文学语篇(包括诗歌、散文和小说)中表现出的文体价值。第二人称“you”在不同的文学语类中指代内容不同,有时指读者,有时指人物。诗歌中的第二人称或指读者或指虚构的受话人;散文中的第二人称用来指读者;第二人称在小说中可以指代受述人、读者或小说人物。 关键词:第二人称;发话人和受话人;文学语篇;文体价值 Understanding Second Person of Literary Texts LIU Zhe (PLA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Nanjing 210039) Abstract: The paper describes the stylistics value of second person pronouns in literary texts—poetry, prose and fiction. Second person pronouns have different communicative functions in literary text. In poems they are used to indicate either readers or fictional addressees. In proses they refer to readers. The second person pronouns of fictions can be seen as narrates, readers or protagonists. Keywords: second person pronoun; addresser and addressee; literary text; stylistic value 一 引言 英语中的第二人称是“you”,汉语中一般理解为“你、您或你们”。在语言交际中参加交际的双方是发话人(addresser)和受话人(addressee),发话人一般使用第一人称“I, we”,是信息发出方,而受话人使用第二人称“you”,是信息接受方。发话人和受话人的位置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口头谈话中,发话人和受话人既发出信息也接受信息,不停相互调换位置。在一些书面语中,受话一方不直接出现,比如新闻,科技和法律英语。 在文学语篇这种具有特殊审美含义的语言形式中,发话人和受话人构成的交际双方的关系就有些复杂。文学语篇的语言强调个性和特殊性,文学语篇的不同形式,包括诗歌、散文和小说,或寄托丰富的感情,或写景状物阐明观点,或塑造个性鲜明的人物,均不以传达信息为主要目的。文学语言与社会交际系统的联系是多重的和间接的,一部文学作品的特定意义往往不能按照约定俗成的规则来解释。文学的真正特性在于它包含了两个交流语境:一是处于文本之外,现实生活之中,牵涉到作者与读者的交流语言语境,其中作者担任信息发送者,读者担任信息接收者;另一是处于文本这一虚构世界之内,由叙述者(发话者)和受述者(受话者)构成了交流语境。第二人称“you”在不同的文学语类中指代内容不同,有时指读者,有时指人物。本文通过对在诗歌,散文和小说中出现的第二人称“you”进行分析来描述它们的文体价值。 二 诗歌中的第二人称 与其他文体形式不同,诗歌受社会语境因素的束缚较小。诗人通常在自己的是各种创造出一个想象的情景。诗歌对文本之外的现实生活涉及不多,文本内的虚构世界才是重点。第一人称“I”和第二人称“you”在诗歌中经常出现,它们通常所指向的不是现实世界中的信息发出者和接受者——作者和读者,而是诗人在诗歌文本中的虚构情景中所创造出来的两个角色,它们或是真实的(见例[1]),或是虚构的(见例[2])。 [1] Remember me when I am gone away, Gone far away into the silent land; When you can no more hold me by the hand, Nor I half turn to go yet turning stay. Christina G. Rossetti: Remember [2] Thy beauty haunts me heart and soul, O thou fair moon, so close and bright; Thy beauty makes me like the child That cries aloud to o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