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kV湘河变至莲花台水电站线路工程.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10kV湘河变至莲花台水电站线路工程

110kV湘河变至莲花台水电站线路工程摘要:根据莲花台水电站平面布置图,升压站110kV 1回架空出线,升压站原设计向西出线,由于地形限制向西无法出线,现设计修改为组合架构向南架空出线。 关键词:应用情况;设计;措施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lotus Taiwan hydropower station layout, boost stood 110 kV 1 back to overhead in the finals, boost the original design to the west stand in the finals, due to the limited to the west can’t qualify now for combination architecture design changes to their south overhead. Keywords: application; Design;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 U2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本文从拟建湘河变110kV湘莲间隔出线门架至莲花台水电站升压站门架6.608公里架空线路本体设计。 1.工程概况 拟建湘河变110kv架构至莲花台水电站升压站110kV架构单回架空输电线路长度6.608公里。导线采用LGJ-240/30钢芯铝铰线。地线:一根采用GJ-80镀锌钢绞线,另一根采用OPGW复合光缆,全线路共用杆塔19基,平均使用档距348米。其中直线塔8基,耐张角钢塔9基,耐张钢管塔2基。线路曲折系数 1.252。 2.工程建设规模及设计范围 2.1建设规模 拟建湘河110kv变电站至莲花台升压站110kV单回架空输电线路6.608公里。 2.2设计范围 2.2.1从拟建湘河变110kV湘莲间隔出线门架至莲花台水电站升压站门架6.608公里架空线路本体设计。 2.2.2对邻近通讯线路的电磁影响设计及保护设计。 2.2.3编制工程预算书。 2.2.4线路走廊清理设计。 3.通用设计应用情况 本工程铁塔设计采用陕西省电力公司110kV杆塔通用设计模块。 表1通用设计应用情况一览表 表1 杆塔上两根避雷线间的距离,不超过导线与避雷线间垂直距离的5倍;在档距中央,导线与避雷线间的距离满足S≥0.012L+1米。 4.2接地设计 架空线路:本工程凡架设避雷线杆塔均逐级接地,接地型式采用方环加放射型。1#终端塔采用环形接地。接地采用φ12圆钢,埋深0.8米。 土壤电阻率ρ=1600~2000Ω#8226;m时,采用接地模块及换土措施以降低接地电阻。4#-7#、14#、15#共6基铁塔接地采用接地模块,2#、3#、17#共 3基铁塔接地采取换土措施。 4.3绝缘子串和金具 本工程各线路金具全部采用1997年部标金具,LGJ-240/30导线悬垂线夹采用XGU-4,加预绞丝护线条采用XGU-5A型;耐张线夹采用NLD-4螺栓型线夹。GJ-80避雷线悬垂线夹采用XGU-2型,耐张线夹采用NY-80G液压型线夹;OPGW光缆线夹选型见通讯设计。 5.各种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 根据调查,大雾、雷击、鸟害是引起线路跳闸的三大原因。为提高线路运行的可靠性,结合国内线路设计运行经验和反事故措施,本工程提出了防污闪、风偏、雷击、鸟害事故的相应措施。 5.1“防污闪”措施 5.1.1根据污区图,结合沿线污湿特征及已有线路设计运行经验准确划分污秽,同时根据电网公司工建网[2004]164号文,各污区爬电比距适当增加,并按爬距上限设计。 5.1.2在划分污区时,充分考虑地方经济的发展,污秽的发展趋势,保留一定裕度。 5.1.3结合本工程气候特点及运行习惯,污秽严重地带推荐采用具有较好耐污性能的防污型玻璃绝缘子,以利于提高线路的运行可靠性。 5.2“防雾闪”措施 5.2.1 绝缘子需加强清扫,绝缘子保持清洁干净。 5.2.2加强线路的绝缘配置。 5.3“防风偏”措施 5.3.1根据本工程各气象台站统计风速均小于25.5~27m/s情况,校核带电部分与杆塔构件的最小间隙时风速取27m/s。 5.3.2在线路初步设计过程中逐塔校核塔头风偏间隙。 5.3.3充分考虑微地形、微气象的影响,在跨越河流、沟谷、山垭段适当保留裕度。 5.3.4对于耐张、转角塔的跳线风压不均匀系数取1.2,逐基校核跳线间隙。逐档校核导线对边坡和树木的风偏距离。 5.4“防雷击”措施 本工程绝缘子片数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