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做祖国及人民深情歌者
做祖国及人民深情歌者“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从上世纪90年代这首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主题歌响彻大江南北,它的演唱者——我国著名男中音歌唱家、总政歌剧团一级演员杨洪基也随之家喻户晓。
杨洪基始终热爱党和军队的文艺事业,迄今已在军队文艺战线工作整整50年。50年来,他为广大人民群众和部队官兵奉献了一大批弘扬民族文化、体现时代精神、讴歌革命传统的优秀作品。演唱的一首首经典歌曲令人难忘、回声嘹亮,他出演的《党的女儿》、《野火春风斗古城》、《屈原》等十几部歌剧荣获全国全军大奖。年满71岁仍活跃在为兵演出和各类公益活动的舞台上,艺德人品在社会上特别是文艺界广受好评,被誉为军队文艺战线“常青树”。杨洪基先后荣获“五个一工程奖”、“文华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中国金唱片奖等,6次荣立三等功,被评为全军优秀共产党员、全军文化工作先进个人,被总政治部表彰为德艺双馨的名师名家。
心系绿色军营,为兵演出至死不渝
这是杨洪基一生刻骨铭心的记忆。1963年秋,入伍后第一次随团下部队,慰问戍守在喀喇昆仑山边防一线部队官兵。从小在海滨城市大连长大,看惯了美丽的海滩、繁华的街市和幸福的人群。那次,他平生第一次走进边防哨所。迎着呼呼地冷风,面对年轻的伤病战士,他的心灵也平生第一次读懂了“震撼”两个字的含义,也第一次身临其境感受到守卫边疆所要付出血的代价,也第一次由衷地体会到这些官兵和自己有着一生割舍不掉的情感。
“我要一辈子为官兵演出,至死不渝。”杨洪基发出了这样的心灵承诺。为了这句承诺,他50年不曾改变。自那以后,每当有到部队演出的任务,他都主动请缨,经常一去一两个月甚至半年。这些年,他先后为兵演出千余场,足迹遍布三军部队,边防哨卡。如今虽已年逾古稀,但他心系官兵的执著丝毫未变,依然上高原、入海岛、进大漠、走边关,常常不顾旅途疲劳,在舞台上一唱就是五六首。他说,为官兵歌唱,是军队文艺工作者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好舞台。
2008年初,我国南方发生严重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许多部队紧急投入抗灾斗争。总政歌剧团组成小分队赴抗灾一线慰问官兵。团领导考虑杨洪基年龄大了,怕他吃不消,就没有动员他参加,可是当他知道后坚决要求上了抗灾前线。在慰问演出的日子里,条件非常艰苦,常常吃不好睡不好,但杨洪基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慰问演出,用他的洪亮歌声鼓舞士气。在冰雪路行进时他不慎扭伤了脚,肿的连鞋都穿不上。同事们劝他不要参加后面的演出了,可杨洪基说什么也不听,他动情地说:“我不就是一个演员嘛,除了唱歌还能做什么?脚伤了嗓子又没伤!想一想那些连续几天几夜奋战在冰天雪地的官兵,想一想那些疲劳到站着都能睡着的战士们,作为一名老兵,为他们唱首歌还有什么不能克服的呢?”那一天,杨洪基唱得激情澎湃,直到完成慰问演出任务回到北京才接受治疗。
杨洪基常用这样的话自勉:“光有献身艺术的热情不够,更要有服务官兵的本事,为官兵送上最精美的文化大餐”。起初连简谱都不认识的他,凭着对音乐的痴迷,用3年时间自修完大学音乐专业课程。这些年,杨洪基演唱的歌曲、出演的《党的女儿》、《野火春风斗古城》、《屈原》等十几部歌剧,均成为公认的精品力作。从官兵的热烈掌声和叫好声中,他找到了一名军队文艺工作者前进的方向和不竭地动力。
“不假唱”是杨洪基50年不变的作风。他常说,军队文艺工作者在舞台上真不真唱是对官兵的感情问题,决不能糊弄。下部队演出经常满负荷、连轴转,有人担心他吃不消,提出先唱两首,其余的放个伴奏带、对个口型就行了,他却说什么也不肯,有时即使带病演出也拒绝假唱。
2009年3月,杨洪基随团赴第二炮兵驻秦岭部队慰问演出时,突然接到上级一项重要的在京演出任务。为了不让基层官兵失望,他赶回北京演出一结束,又马不停蹄地连夜返回秦岭深处部队驻地。部队的文化干事看他已年近七旬,又如此辛苦,就说:“您在舞台上一站,官兵都高兴,不要太累着。”可那一次,他唱的很卖力气,一连唱了好几首。事后说起此事,杨洪基坦率地承认:“奔波两个来回,说不累是假话,但只有这样做,心里才坦然。”
在杨洪基的人生选择中,他的首选总是为官兵服务。不管是在国家大剧院,还是在连队俱乐部;不管是在万人观看的大舞台,还是只有几名战士值勤的小哨位,杨洪基一字一腔、一招一式都绝不含糊,努力唱得“让战士欢欣,让自己安心”。多年来,每次演出,他都坚持至少提前20分钟候场,在接待上更是从不给部队添麻烦。官兵评价他:“腕儿大,架子不大;演出水平高,要求不高。”
熟悉杨洪基的人,常常津津乐道他几十年来下部队都带“三大件”的事儿。
第一大件——理发箱。上世纪60年代,杨洪基刚到部队慰问演出时,看到许多边远地区官兵理发不方便,就买了一套理发工具。每次下部队演出闲暇,他就给战士们理发。这一理,就是24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