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加速农村土地流转 促进农村经济上新台阶.doc

加速农村土地流转 促进农村经济上新台阶.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加速农村土地流转 促进农村经济上新台阶

加速农村土地流转 促进农村经济上新台阶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农民的“命根子”。创新土地承包管理,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对于加速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岳池县北城乡就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进行了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有力促进了农村土地依法有序流转,推进了土地规模经营,推动了现代农业快速发展,为实现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现状及特点 北城乡位于岳池县北郊,辖11个村,7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3811人,幅员面积44.6km2,现有耕地面积9978.11亩(田7831.2亩,土2146.91亩)。目前土地流转面积达3392亩,占耕地面积34%。从流转方式看,农户口头商定流转2194亩,占流转面积64.7%;合同形式流转1198亩,占35.3%。从流转期限看,常年性转包3359亩,占流转面积99.02%;季节性转包33亩,占流转面积0.98%。从补贴方式上看,无偿转包856亩,占25.2%;有偿转包2536亩,占74.8%。 1.流转形式多样 由于土地流入主体和流入后所从事产业的不同,呈现出了多种流转方式。一是代耕和转包。这两种形式主要存在于本村组农民外出务工后组与农户、农户与农户之间的无偿流转,主要发生在生产基础条件较差的边远村。如高木桥村,全村流转土地面积220亩,代耕和转包面积达到105亩,占流转面积47.7%。二是租赁和入股。这种形式属于有偿流转,是目前流转双方均能接受、并能较好地保护农民利益,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最好形式,主要发生在生产条件较好的村。如张仙坝村,全村流转土地408亩,通过租赁和入股形式流转面积达322亩,占流转面积78.9%。三是互换。这种形式主要是指承包方之间为方便耕作或各自需要,对属于同一集体经济组织的承包地块进行交换,同时交换相应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如普庵寺村,全村土地流转面积241亩,以互换方式流转28亩,占流转面积11.6%。 2.流转用途多样 全乡流转的土地中,除少部分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外,其余多数用于农业开发。一是从事种植业开发。流转面积3098亩,占流转面积76%,主要从事种植粮食作物、蔬菜和水果等。二是从事林业开发。流转面积918亩,占流转面积21%,主要用于种植苗木、工业原料林、经果林开发等。三是从事畜牧业开发。流转面积173亩,占总流转面积4%,主要用于畜禽养殖基础设施建设和饲料种植基地。四是从事水产开发。流转面积129亩,占总流转面积3%,主要用于水产养殖开发。 3.流转期限灵活 全乡土地流转分季节性流转和常年性流转。其中,季节性流转1071亩,占24.8%;常年性流转3247亩,占75.2%。流转时间1-3年1233亩,占38%;3-5年877亩,占27%;租期5年以上的1137亩,占流转面积35%。 二、农村土地流转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作用 1.土地资源明显盘活,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农民通过各种形式将土地流转出来,是土地资源向种植大户、农业开发业主和农业公司集聚,实现了土地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有效的解决了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用地紧缺和土地撂荒的矛盾,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如瑞丰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促进了种养产业发展。 2.土地资源合理配置,有力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通过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主要以农村种植大户和农业开发业主为主,重点发展特色种养业和效益农业。截至目前,全乡已发展农业专合经济组织5个,“一村一品”专业村5个,创农产品品牌5个,农业开发业主达24个,规模经营土地1500亩,已基本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专合组织十农户”等多种产业发展模式。 3.撂荒之忧明显解决,促进劳务经济快速发展 土地流转后,农户既能获得稳定的租金收入,又能避免“人走地荒”的土地撂荒矛盾和无偿转包他人的现象,使农村富余劳动力从土地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向非农产业转移和“农业工人”转变,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如普庵寺村和张仙坝村,引进业主连片发展核桃产业600亩,有效地解决了土地撂荒问题,并吸纳“农民工人”就近转移近100人,促使600余人从土地中解脱出来。其中,外出打工420人,全年实现劳务收入300余万元。 4.循环效应明显凸现,确保生态资源高效利用 种植大户或农业公司为追求更大效益,在发展主打产业的同时,加大配套产业发展,构筑了生态循环产业链,既节约投入成本,又有效利用了附产物。如,该乡引进桃尔山种植园在苏麻沟村发展脆红李100亩,林下养殖土鸡,形成了产业互助互补,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益。 5.比较效益明显提高,实现业主农户互利共赢 土地资源向种植大户或农业公司集聚后,一方面,业主加大资金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