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长纪庄汉墓所见奉谒请病木牍——兼谈简牍时代的谒与.PDFVIP

天长纪庄汉墓所见奉谒请病木牍——兼谈简牍时代的谒与.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天长纪庄汉墓所见奉谒请病木牍——兼谈简牍时代的谒与

马怡:天長紀莊漢墓所見“奉謁請病”木牘——兼談簡牘時代的謁與刺 《簡帛研究二〇〇九》,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 年 蒙作者提供数字文档,象牙塔制作发布 () 天長紀莊漢墓所見“奉謁請病”木牘 ——兼談簡牘時代的謁與刺 馬 怡 內容提要:在天長紀莊漢墓所出木牘中,有幾件提到了“奉謁”,其文字內容與“請病” 問安有關。這些木牘的形制與書寫格式皆符合謁的特徵,故應當是一種謁, 可稱之為“請病謁”。本文研究其釋文、樣式和用法,並藉此對簡牘時代的 謁與刺及其演變進行探討。 關 鍵 詞:天長紀莊漢墓 漢代簡牘 謁 刺 請病 在安徽天長紀莊19 號漢墓所出的木牘中,有不少是寫給一個被叫作“孟”、“謝孟”、 “東陽謝孟”、“謝卿”的人的書信。此人應姓“謝”字“孟”,1尊稱“謝卿”,東陽人。 本墓葬的年代,據考古發掘者和研究者的推測,約在西漢中期。2該時期的東陽,按《漢書》 卷二八《地理志》,為臨淮郡屬縣。值得注意的是,在這批木牘中,有幾件提到了“奉謁”, 其文字內容皆與“請病”問安有關。此類木牘應當是一種謁,或可稱之為“請病謁”。本文 擬就其形制、格式、內容等進行研究,並藉此對簡牘時代的謁與刺及其演變試做探討。3 1 對漢代人際交往中稱謂的研究,可參看馬怡:《居延簡〈宣與幼孫少婦書〉——漢代邊吏的私人通信》,《南 都學壇》,2010 年5 月,第30 卷第3 期,2—3 頁。 2 天長市文物管理所、天長市博物館:《安徽天長西漢墓發掘簡報》認為該墓的年代為 “西漢中期偏早”,《文 物》,2006 年第11 期,20 頁;楊以平:《文史新考——安樂漢代木牘初探》認為在“西漢中期”,天長市政 協網/html/2007/4-29/2007_03_23_21_55_22_884.snfox,2007 年3 月23 日;卜憲群、蔡萬進:《天長紀莊木牘及其價值》認為“不會早於武帝元狩六年”,《光明日報》,2007 年6 月15 日。 3 既往已有不少學者關注過謁、刺。古人如[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三,三秦出版社,2003 年,107 頁;[明] 張萱:《疑耀》卷四《拜帖不古》,《四庫全書》子部,雜家,雜考之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年影印文渊 阁本,856 冊,228 頁;[清]趙翼《陔餘叢考》卷三〇《名帖》,中華書局,1963 年,637—640 頁等。今人 如李均明:《簡牘文書“刺”考述》,《文物》,1992 年第9 期,55—59 頁;劉桂秋:《古代的“名帖”》, 收 入《文史知識》編輯部:《古代禮制風俗漫談》,中華書局,1986 年,293—296 頁;楊泓:《我國古代的名 片——爵里刺》,收入楊泓、孫機:《尋常的精緻》,遼寧教育出版社,1996 年,18—22 頁;石雪萬:《西郭 寶墓出土木謁及其釋義再探》,《簡帛研究》第二輯,法律出版社,1996 年,386—390 頁;劉洪石:《謁· 刺考述》,收入連雲港市博物館、中國文物研究所:《尹灣漢墓簡牘綜論》,科學出版社,1999 年,139—143 頁;揚之水:《名刺、拜帖與拜匣》,收入所著《終朝采藍》,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8 年, 161—181 頁;龍臻偉:《長沙走馬樓三國吳簡名刺性質初探》,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編:《出土文獻研究》 第九輯,中華書局,2010,232—240 頁等。其中,李均明以西北邊塞漢簡為依據,對公文中的刺進行了探 討;石雪萬、劉洪石、龍臻偉先後以西郭寶墓、尹灣漢墓和走馬樓古井所出實物為依據,對謁、刺作了專 門的研究。但是,在謁、刺的樣式和用法以及二者的關係等方面,仍有可探討的餘地。 1 马怡:天長紀莊漢墓所見“奉謁請病”木牘——兼談簡牘時代的謁與刺 (一)說 謁 1 《爾雅·釋詁》:“請、謁……告也。”邢昺疏:“謁,告白也。”《說文·言部》:“謁, 白也。”段玉裁注:“《廣韻》曰:白,告也。按謁者,若後

文档评论(0)

duyingjie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