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明治末期(1903-1912)日本小学教科书中的中国形象.pdf
2015年第7期 山东社会科学 No.7
总第239期 SHANDONGSOCIALSCIENCES GeneralNo.239
903—1912)
论明治末期(1
日本小学教科书中的中国形象
张卓识徐冰
(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吉林长春130024;东北师范大学中国赴日留学生预备学校,吉林长春130024)
[摘要] 明治初期古典中国文化作为日本人的基本修养依然被基础教育界重视。甲午
中日战争和日俄战争则冲淡了古典中国在日本小学教科书中的比重,以宣扬国威、增强民族
自豪感为旨归的内容有大幅度增加。对古典中国的尊敬和对现实中国的轻蔑相叠加构成了
明治日本人之中国认识的特点。这一倾向不仅存在于思想界,更作为一种时代印迹呈现在日
本的小学教科书中,并作为一种根植于幼小心灵中的“思想”塑造了青少年对中日文化价值
的认识。小学教科书中对日本两次对外大战的高调宣扬,实际上是向青少年灌输个人英雄主
义和军国主义,激扬作为世界强国的民族主义情绪,直接塑造了日本少年的中国观和战争观,
为大正、昭和时期日本对华步步紧逼、最终全面侵华埋下了伏笔,遗毒甚剧。
[关键词] 明治末期;日本小学教科书;中国形象
江户时期,日本民众因阶级的差异所受教育也大不相同,武士家的孩子会去藩学学习,主要以汉籍为教
课书,而庶民(农、工、商)家的孩子却在寺子屋(假借自家民房为校舍)上课,主要学一些日常生活所必须掌
握的技能。1872年,日本学制遵循“推翻旧的封建制度,建立近代市民社会”④的精神,译介了大量的外国文
献,其中介绍西方文化方面的书籍占绝大部分。换言之,教育界的价值取向经历了“自东徂西”的转变。尽
管1879年,日本颁发教育令主张教科书回归重视道德教育;但1886年,随着学制改革的推进,教科书开始实
施检定制,教育目标也定位为“与世界列强并驾齐驱成为一等国,富国强兵”②。此后,因近代国际体制的重
整、中央集权的深化、教育敕语的颁布、中日甲午战争的胜利、第一次产业革命的爆发等一系列历史事件的发
生,最终于1902年确立日本教科书国定制,即各学校教师及学生所使用的教科书均为国家指定机构编写,㈤
教科书编写松散多元的状况终结,国家成为唯一的权威。明治末期日本改用国定教科书,小学作为基础教
育,所有青少年享有四年的义务教育权利,即至少有四年的时间接触教科书,接受其中的知识、思想教育的熏
陶,无疑对当时接受教育的青少年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从小学课程设置来看,其科目主要有修身、国语、算
收稿日期:2015—04—20
作者简介:张卓识,女,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博士。
徐冰,男,东北师范大学中国赴日留学生预备学校常务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13教科书冲突的历史考察与现实应对研究”(项目编号:10BGJ005)、国家社会科学基
金青年项目“文化殖民与都市空间——侵华战争时期日本文化人的‘北京体验…(项目编号:12CWW013)、吉林省社会科学
基金项目“日本文化人在华北沦陷区的侵略活动及其涉华创作的翻译与研究”(项目编号:2014ZX27)、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学术团队项目“文学、学术视域中侵华时期日本对华思想战、宣传战”(项目编号:1409048)的阶段
性成果。
①唐浞富太郎:『教科害④雁史——教科害E日本人。形成』,劁文社1980年版,第52页。
②海後宗臣-仲新:r教科窖℃办-5近代日本④教育j,柬京害籍株式会社1979年版,第7l页。
③中村纪久二:『教科害④鹰史——明治雒新加岛戟败丧℃j,岩波害店1992年版,第128页。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 山东社会科学2015·7
数、历史、地理、理科、图画、唱歌、体操、手工;而具体到教学计划设计上,又以国语、修身、历史、地理的授课时
间为最多。①可见,这四类课程在形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