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作文文本中中文母语话者误用特点研究.docVIP

日语作文文本中中文母语话者误用特点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日语作文文本中中文母语话者误用特点研究

日语作文文本中中文母语话者误用特点研究摘要:为了提高二语习得的效率,我们通常比较分析母语和目标语之间的异同,然后分析习得者在运用目标语时的特点和误区,寻找教学启示,从而促进此门语言的习得。本研究从二语习得的理论出发,分析中文母语话者在日语作文中的误用及特点,进而探讨其对教育者和学习者的启示。所使用的语料来自日本国立国语研究所发行的「日本語学習者による日本語作文と、その母語訳との対訳データベース」(日语学习者的作文及其母语对译文本)。 关键词:作文 误用 语言习得 教学启示 1 引言 在学习一门外语时,学习者通常都很害怕自己写错,说错或用错。其实错误并不应该回避;相反,研究者可以通过这些误用来分析习得者的习得状况以便指导者从中得到直接的启示。所以,误用分析对语言教师,学习者以及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者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及分析法 对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不同的语言学者有不同的理论和见解。美国语言学家J.Schumann提出了社会文化之接触吸收模式(Acculturation Model),他认为,在二语习得过程中,语言学习者要通过接触来吸收目标语的语言成分(比如词汇、语法模式等),进而吸收对方的文化特征及价值观念体系,从而达到语言的习得。这种理论的局限性在于它没有具体地解释说明学习者是怎样习得目标语的。美国语言学家,转换—生成语法的创始人乔姆斯基提出普遍语法理论(Universal Grammar)认为,人的大脑里生来就有语言习得机制(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语言的习得并不是完全通过外界的刺激或者身边人的反馈,而是由于我们具有特有的语言习得机制,母语习得和二语习得也同样靠我们的大脑中存在的这个语言习得机制。虽然普遍语法理论能合理地解释某些语言习得现象,但大脑中存在语言习得机制和普遍原理是抽象的概念,很难加以验证。从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初,S.Krashen提出了第二语言习得监察模式(Monitor Model),并区分了语言习得(Language Acquisition)和语言学习(Language Learning)这两个概念。他认为语言学习是有意识地认识和探索语法规则的过程,而语言习得是语言能力的发展并且不依赖语法规则教学的下意识过程。但是此理论也受到很多教育者或研究者的批判。 除了以上介绍的三种主要理论外,还有多元发展理论、功能类型理论等。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解释第二语言习得的本质和过程,所以各有各的特点、优势和局限性。 与此同时,在外语教学的过程中,又有了各种不同的第二语言习得分析法。对比分析法(ContrastiveAnalysis)盛行于20世纪50年代及60年代,是结构语言学(StructuralLinguistics)对语言教学的一种应用。对比分析法认为:学习新语言的主要困难来自母语的干扰;可以用对比分析来判断出语言学习时的困难之处;教材可利用对比分析来减轻干扰的影响。其主要的假设有: 1.Contrastive analysis is based on atheory of language that claims that language is habit and that language learning involves the establishment of a new set of habits. 2.The major source of errors in the production and /or reception of a second language is the native language. 3.One can account for errors by considering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L1 and L2. 4.A corollary to item 3 is that the greater the differences,the more errors will occur. 5.What one has to do in learning a second language is learn the differences.Similarities can be sagely ignored as no new learning is involved. In other words,what is dissimilar between two languages is what must be learned. 6.Difficulty and ease in learning are determined respecti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