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议《荷塘月色》修辞特色
浅议《荷塘月色》修辞特色摘要:日常生活以及行文写作,都要求不但清楚表达说话者的意思,还要做到使听众或读者印象深刻。而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就是这样一篇不可多得的美文,本文主要从辞格这方面来分析这篇文章,从中学习修辞格的妙用。
关键词:《荷塘月色》 修辞 辞格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6-0258-01
朱自清的散文向来以美文著称,《荷塘月色》又是朱自清先生散文语言艺术的集大成者,本文主要从“辞格”这一方面来分析朱先生是怎样使文章词句优美,使人印象深刻的。
1 《荷塘月色》中辞格的运用
1.1比喻
比喻是朱自清散文的一个重要特色。《荷塘月色》中运用了十多个新颖,鲜明的比喻。如:
层层的叶子中间, 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人。
此句连用三个比喻,“一粒粒明珠”给人“金光闪耀”的美感;“碧天里的星星”比中有比,把一塘的墨绿的荷叶比做深绿色的天,把在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的白花比做挂在天上的星星;“刚出浴的美人”是把水面的白荷描写成清新秀丽的姑娘,更是极富美感。
1.2拟人
《荷塘月色》运用了许多拟人的修辞。比如:把叶子紧挨在一起说成是“肩并肩”;把杨柳的影子说成是“倩影”;把路灯的昏黄说成是“没精打采”。增添了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1.3通感
《荷塘月色》运用通感,调动读者以多种感官从不同角度去捕捉荷香月色之美,妙不可言。如: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里用歌声比香味,两个都无色无形的,难以捕捉,但是歌声的渺茫是我们可以感知的,这样就形象地把香味的“淡”表达出来了,给人以新奇感,更能激发我们的想象力。
1.4对比
在《荷塘月色》中对比主要是把黑暗的现实和梦境中安逸的环境相对比,更加深刻地凸显出当时作者所处社会的黑暗与压抑。如: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以“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的“参差的斑驳的黑影”与“像是画在荷叶上的”的“弯弯的杨柳和稀疏的倩影”对比显现出荷塘的空灵和恬淡。“黑影”与“倩影”的对比,发人深思。
1.5引用
《荷塘月色》中的引用。如: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这引用的是梁元帝的《采莲赋》,因景生情,由当时孤寂的荷花塘,缅怀起古代荷花塘的胜景,一则对比更显悲凉,二则渲染作者心中对清明社会的向往之情。
作者引用得体,将所梦荷花的茂盛以诗文的形式展示出来,更加有说服力,增强了作者心中那种苦闷、彷徨的思想感情,也是作者对自己“超然”的一种自嘲。
2 《荷塘月色》中辞格的综合运用
辞格在写作中广泛的使用,是文章的艺术所在,《荷塘月色》是优秀散文的代表,原因之一就是作者巧妙的运用了修辞格,这不仅表现在辞格的单用上,也表现在辞格的连用兼用与连用上。
2.1兼用
辞格的兼用,是指不同的辞格交叉使用。
2.1.1比喻和排比的兼用
比喻和排比的兼用,是指用一系列比喻的小句子构成一个排比的大句子。如:
层层的叶子中间……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此句用“如”、“又如”、“又如”打比方,生动形象,且构成一个排比句,加强气势,把荷花的美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用排比写莲花,把莲花描写得细致入微,层次清楚。而排比句又在气势上更能增加文章的表达效果。
2.1.2比喻和通感的兼用
比喻和通感的兼用,是指把不同感官感受到的东西互相比喻所构成的句子。如: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清香像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初看这个句子有些诧异,香味是嗅觉感知的,怎会像歌声这个由听觉感知的东西呢?然细加揣摩,就会明白:荷花少,微风小,空气中飘来的荷香必是淡淡的,且随微风的方向回旋,若隐若现。用歌声比香味,两个都无色无形,难以捕捉,给人以新奇感,与普通的比喻不同,却更能激发我们的想象力,这便是兼用比喻和通感的妙处。
2.2连用
辞格的连用,是指一种或几种辞格的顺次使用。
2.2.1比喻的连用
《荷塘月色》中比喻的连用,非常有特色,比喻的连用我们又称为“博喻”,即用多个喻体从不同角度来说明一个本体。如: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这个句子,用三个喻体“明珠”“星星”“美人”来说明一个本体“荷花”,把荷花的那种晶莹剔透,耀眼夺目,清秀妩媚形象的展示出来,使读者如临其境,宛若荷塘就在眼前。使文章的表现力大大的增强。
2.2.2比喻和拟人的连用
这种句子,是把物比作人,赋予物人的特征或状态。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