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型病险水库坝体稳定渗流研究.docVIP

浅议小型病险水库坝体稳定渗流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议小型病险水库坝体稳定渗流研究

浅议小型病险水库坝体稳定渗流研究摘要:本文以我国目前中小型水库坝体的使用现状为切入点,从设计与实际形成效果的联系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出一些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法,总结了坝体渗流分析的各种方法,并综述了水力学法、实验法和有限单元法的基本理论、定解条件及各种方法之间的差异。 关键词:病险水库; 稳定渗流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reservoir dam use present situation as a starting point, analyzes from the design and actual effect of the contact form several aspects, summed up some feasible design method, summarizes the dam seepage flow analysis of the various methods, and summarizes the hydraulic method, experimental method and finite element method the basic theory, boundary conditions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various approaches. Key words: dangerous reservoir; unsteady seepage 中图分类号:TV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前言 土石坝作为一种最古老的水工建筑物,迄今仍不失去其发展的光辉。土石坝具有适用条件广、可就地取材、经济效益好、设计手段高、施工速度快、施工导流易解决、抗震性能强等优点,因而被广泛采用。 水库对于我国的农业生产城市用水保障等方面都是十分重要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水库的安全评价是我国历来十分重视的。安全评价中渗流评价是重中之重的内容。据统计,在坝与水库失事的事故统计中约有30%左右是由于渗流问题引起的,可能导致流土、接触流土、不同程度的管涌、接触冲刷等破坏,因此深入研究渗流问题,控制渗流是非常重要的。本文研究的某小Ⅱ型水库现已运行有二十多年之久,由于该水库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兴建,勘测、设计及施工方面均存在较多缺陷,加上建设和运行期间缺少资金,建设和管理无法按要求到位,给工程留下许多隐患。主坝外坡左侧高程79.5m处左右有湿润散浸,其中2处渗水水流浑浊并有细粉粒带处地表,属非正常渗漏,右端有3处湿润散浸。主坝右、左两岸坝肩接触处坡脚均见一股渗漏水,其流量约0.04~0.08L/S。针对这一现状,2009年工程人员对其进行了灌浆加固处理。本文对主坝的渗流稳定进行对比分析。 1、某小Ⅱ型水库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1.1某小Ⅱ型水库基本情况 我国某小Ⅱ型水库位于某中级城镇境内,水库距县城100km,距最近小镇25km。大坝为均质土坝,最大坝高15.57m。坝体土和坝基的渗透系数K分别为1.90×10-5cm/s、 3.6×10-6cm/s。。 计算工况:根据该水库的水位值及运行调度情况,水库水位从正常蓄水位798.80m降至死水位790.50m大约需要20d,库水位的平均降速为v=0.42m/d,按《水力计算手册》中推荐的判别式K/(μv)计算得K/(μv)=3.1,此值大于0.1 (库水位骤降的判别临界值),但小于60(极缓慢下降判别临界值),因此该水库在库水位下降时为缓降类型,上游坝坡中渗流为非稳定渗流。故对其分六种情况进行渗流计算,具体工况为:工况1:上游为正常高水位798.80m时的情况;工况2:上游为设计洪水位799.60m时的情况;工况3:上游为校核洪水位799.90m时的情况;工况4:上游库水位由798.80m降至死水位790.50m时的渗流情况;工况5:上游库水位由799.60m降至死水位790.50m时的情况;工 况6:上 游 库 水 位 由799.90m骤降至798.80m再降至死水位790.50m时的情况。工况4、5、6为非稳定渗流工况。 1.2 计算结果及渗流运行分析 根据坝体内浸润线位置,工况1到工况6渗流时的渗透坡降分别为J=0.34-0.43。由《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中的公式计算可得出坝体土的临界渗透坡降为Jcr=(Gs-1)(1-n)=0.96,允许的渗透坡降[J]=0.48,工况1到工况6的渗透坡降计算值均小于规范所得的允许值。 鉴于该水库是人工打夯碾压土坝,技术含量低,使上坝土料含水量控制不严、土质较差、压实不均匀,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