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我国高层公共建筑地下室空间利用原则
浅谈我国高层公共建筑地下室空间利用原则【摘 要】 高层公共建筑地下空间是伴随着对城市地下空间利用重视程度的提高而不断发展与更新的建筑类型,该文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分别阐述我国高层公共建筑地下室空间利用的原则。
【关键词】 高层公共建筑;地下室空间;原则
中图分类号:FU9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1-074-02
未来我国将进入城市化的高潮期,随着城市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成城市将迎来城市空间的紧张,城市空间将向立体空间扩展,尤其是在经历了高层建筑大规模发展之后,将会开始更加系统和全面地开发城市中心区和交通集散中心的地下空间,而这其中的高层建筑又很密集,在开发新的地下空间的同时,将现有的高层建筑地下空间进行再利用以复合城市发展的需求也是趋势之一,而现有的高层建筑地下空间再利用的主要方法之一就是将一个个孤立的高层建筑地下空间通过建立地下通道,过渡空间等形式连接起来,再结合新建的地下空间,形成联系紧密的系统,将原有的高层建筑地下空间融入系统之中,发挥系统优势对其进行再利用。现今我国的各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等城市都出现了不同规模的区域地下系统,通过地下通道将临近的高层公共建筑地下空间联结起来,形成片区,再由地下公共交通系统连接片区,形成更大规模的地下系统,发挥系统的集成化效应为城市服务。想要合理的利用高层公共建筑地下室空间,使他发挥出最大的功效来为城市服务就必须注意以下原则。
一、高层公共建筑地下空间的功能适合性原则
高层建筑地上建筑空间向地下的扩展从而形成了地下建筑空间,地下空间由于在地下,因此地下建筑空间具有地上建筑空间无法拥有的优点(如温度稳定和保温隔热、可隔离振动、噪声、防护能力强等),但也有不足的方面(如天然采光、自然通风、景观等都是受到很大的限制)。设备层这项功能在调研的所有高层公共建筑地下空间中都有,原因是设备层的功能要求需要做好防噪声、防火、保证恒温等要求,而这正符合高层建筑地下空间的特征,在地下空间的使用问题上调研的高层公共建筑都遵循着功能适合性的原则,比如作为办公建筑或综合建筑的商业建筑和裙房,为了拥有足够的商业空间而考虑其地下空间的利用,这时就要考虑高层公共建筑的地下空间是不是趋利避害,能不能发挥其优势,尽量避免或减少不利因素,所以应尽量安排对地下空间环境适应性强的功能在其中。
这中间主要包括:剧院和电影院这种不需要或不一定需要天然光或日照的商业建筑:医院这种需要人工照明、机械通风及空调并对光、声、热、空气洁净度有严格控制的建筑空间;建筑机电设备控制间这种人员停留时间较短或仅有少数专业人员进入的建筑空间;人防空间这种需要特殊防护的建筑空间;高层银行的地下金库这种需要与人群隔离的建筑空间等等。因此,在高层公共建筑地下空间设计利用时一定要考虑地下空间合理的空间设计、功能安排和空间设计的适应性问题,以满足特定的功能要求。
二、高层公共建筑地下空间与地上建筑有机结合原则
地下建筑空间与地上建筑空间虽然在空间环境、使用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有所差别,但毕竟都是建筑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在规划设计时,应尽量使两者有机结合。
地下建筑空间的内容和功能多与地上建筑的性质和功能有关,是地上建筑空间向地下空间的有机延伸,所以一定要统筹考虑、上下兼顾,使其在建筑结构选型、结构构造设计、空间组合、交通流线组织以及环境设计等方面有机结合。使整个建筑空间既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又能形成统一的、有机的整体。比如,在高层公共建筑地下附建地下停车场时,要全面考虑地上高层建筑结构与地下车库结构选型和布局的差异和统一问题,还要合理安排地下车库的出入口、行车道与地上建筑、人行道及人员进出地下流线等;合理安排的功能分区和交通流线,使各功能既不相互干扰,又便于联系,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高层公共建筑地下空间的环境优化原则
高层建筑地下空间与地上建筑处在不同的空间环境中,其结构型式、建筑布局和使用功能各不相同,相互之间可能存在矛盾,在规划设计时不仅要尽可能协调以避免或减少矛盾,而且要尽可能做到互补互利。
要做到地下空间的环境优化,可以从许多方面入手。例如,1、利用地下建筑空间建立停车场则可解决地面停车位不足的问题,同时增加地面建筑周围空间,进行绿化,改善周围环境;2、可将地上建筑的采光中庭或下沉式庭院贯通至地下空间,改善地下建筑空间环境;3、地上多幢建筑群下成片开发的附建式地下建筑,可合理而巧妙地利用地上建筑对空气流动的影响作用,将地面风导入地下空间,以利地下空间的自然通风;4、可利用地上建筑物屋顶或南向立面设置太阳能集热器装置,同时发挥地下建筑保温隔热及热稳定性强的特点和储热功能,为建筑物室内太阳能空调和热水供应创造条件等。
四、高层公共建筑地下空间的系统化原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