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18、科技馆里有一种“水车”,其结构如图所示,叶片是由高分子聚合材料制成的,特点是:在常温下,叶片是平直的;在高温下,其叶片可向一侧弯曲.当把水车的下半部分放进热水中时,水车可以不停地转动起来,有人说这种“水车”是永动机,因为它没有外部动力也能转动,事实是这样吗?试加以说明.
答:不是。
因为水车在转动时消耗了热水的内能,即存在能量
转化:水的内能转化为水车的机械能。再者永动机是不
可能制成的,它违背能量守恒定律。
迅速弯曲时,可产生向弯曲侧的推力,这个推力使水车转动
19、根据图中实验回答问题:
(1)如图1所示,在热水和冷水中分别滴入两滴墨水,不要搅动杯中的水,热水杯中的墨水扩散得快,选用热水和冷水做实验的目的是便于探究分子无规则运动速度与______的关系。
(2)如图2所示,瓶内装有少量的水,水上方有水蒸气,塞紧瓶塞,用打气筒向瓶内打气,当塞跳起时,有白雾产生,白雾是水蒸气______而成的,这说明气体对外做功时,内能______,温度______.
温度
液化
减少
降低
扩散实验: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扩散越明显
当瓶内气压大于瓶外大气压时,塞子被冲出
内燃机的压缩冲程
酒精灯燃烧具有化学能
表面光滑的两铅块紧压后能吊重物
(3)如图3所示是热机的_______冲程
,这个冲程是通过_______的方式改变
它的内能。
(4)如图4所示,在试管中装些水,
用软木塞塞住,用酒精灯给水加热至
沸腾的过程中,这是用________的方法使水的内能增加发生的能量转化是:________________;当软木塞被冲出时,发生的能量转化是:________________.这个实验虽然简单,却表现出热机中能量转化的基本过程.
(5)如图5的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
压缩
做功
化学能转化成内能
热传递
内能转化成机械能
分子间存在引力
20
由下而上
相等
本实验使用的是控制变量法,为了保证实验的结论的可靠,小王同学在实验中应让酒精和碎纸片的质量、两烧杯中水的质量、以及两个烧杯都应保持相同。
t0水1
t0水2
t水1
t水2
q酒精
q纸
解题思路幻灯片 6
小
在实验的过程中,存在热量的损失
解:水温升高200C所吸收的热量Q吸1=C水M水200C
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酒精=M酒精q酒精相等
即:C水M水200C=M酒精q酒精 (1)
水温升高100C所吸收的热量Q吸1=C水M水100C
碎纸片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纸片=M纸片q纸片相等
即:C水M水100C=M纸片q纸片 (2)
化简为:
解得:q纸片=1.2×106J/kg
答:.....................................................................................
21、为了探究某物质在固态和液态时的吸热能力,小明用酒精灯均匀加热0.4kg该种固体,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的图线如图所示.通过查阅资料已知该物质液态(BC阶段)时的比热容为3×103J/(kg·℃).
(1)该物质在B点时的内能______(大于/小于/等于)
在A点时的内能;
解析:该图为晶体的熔化图,在0A段物质处于固态,AB段处于固液共存,BC段处于液态。A点与B点对应的温度为该物质的熔点。在AB段为熔化过程,特点是温度不变,但要不断吸热,所以B点的内能大于A点的内能。
大于
(2)该物质从第6min到第10min共吸收______J热量,该物质在固态(OA阶段)时的比热容为______J/(kg·℃);
解析:(1)6-10min为BC段,C=3.0×103J/(kg·℃)
QBC=cm∆t=3.0×103J/(kg·℃)×0.4kg×(90℃-50℃)
=4.8×104J
(2)吸收热量多少可以用加热时间来表示
因为 t0A=1/2tBC 所以Q0A=1/2 QBC
即C0Am∆t0A=1/2 QBC C0A=1.5×103J/(kg·℃)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