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男女有别-传统礼教视野下中国古代女性观剧方式述论.doc

男女有别-传统礼教视野下中国古代女性观剧方式述论.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男女有别-传统礼教视野下中国古代女性观剧方式述论

男女有别:传统礼教视野下中国古代女性观剧方式述论摘 要:“男女授受不亲”一直是钳制中国古代社会男女两性关系的最有力武器,为“严男女之大防”,分区、搭女台、垂帘、列女座等一系列专为女性观众而设的观剧方式应“需”产生了。由斯,中国古代剧场内呈现出一道道男女有别的独特观剧景观。虽然这些观剧方式曾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维护剧场秩序、保护女性观众的功能和作用,但从传统礼教视角看,它们实际上是对传统礼教的一种自觉遵从,是慑于传统礼教的威严而产生的特定历史产物。 关键词:戏曲艺术;男女有别;传统礼教;古代女性;观剧方式;文化特征 中图分类号:J805文献标识码:A 女性观众无疑是中国古代剧场内一个不容忽视而又带有几分神秘色彩的观众群体。一则,看戏、听戏做为古人最重要的娱乐方式之一,不仅对男性有着极强的吸引力,女性也表现出了同样的痴迷与喜爱;二则,在中国长达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中,女性又是一个深受传统礼教束缚的特殊社会群体,“男女授受不亲”也一直是钳制古代男女两性关系的最有力武器。为维护传统礼教,“严男女之大防”,于是,分区、搭女台、垂帘、列女座等一系列专为女性观众而设的观剧方式也就应“需”产生了。由斯,中国古代剧场内呈现出一道道男女有别的独特观剧景观。本文即从传统礼教的视角出发,通过对古代女性观剧方式的细致考察,以期揭示男女有别这一独特观剧景观的本质意义所在。 一、分区观剧 男女分区是一种最简便易行、也最常为古人采用的规范剧场秩序的观剧方式,它一般用于街头、广场的临时演剧,或建制较为简单的乡间神庙剧场。具体可分两种情形: 1、临时分区 南宋庄季裕《鸡肋编》中记绍兴三年(1133)的成都街头:“自上元至四月十八日……自旦至暮,唯杂戏一色,坐于阅武场,环庭皆府官宅看棚,棚外始作高凳,庶民男左女右,立于其上如山。”①“庶民男左女右”即说明这里男女是分区观剧的。清乾隆年间问世的小说《歧路灯》,第四回:“那遭山陕庙看戏,甬路西边一大片妇女”;同书第四十九回:(山陕庙内)“不说男人看戏的多,只甬路东边女人,也敌住瘟神庙一院子人了。”②书中描述的山陕庙剧场显然是以场内“甬路”为界分置男女的。《中国戏曲志·黑龙江卷》提到旧时乡间民众看野台子戏也常“在台口中央拉一长绳,伸向远处,看戏观众则各占一方,男左女右,不能逾越。”③可见分区观剧的方式不仅产生历史久远,且长期以来一直流行于民间。 2、指定区域 清同治八年(1869)来华的美国传教士何天爵(英文名:Holcombe Chester)在他《真正的中国佬》(Real Chinaman)一书中曾写道: 每当中秋和春节到来之时,村里就请来一些四出流动演出的戏班子唱上一两天的戏。在这种情况下,所有的家庭成员,不论男女老幼,都可以前往观看。但是,妇女和姑娘们总是小心翼翼地安坐在专门为她们保留出的位置,男女能够接触交往的机会极为稀罕。④ 的确,多数古代乡间剧场都有女性观剧的固定位置,这其中又有两种: 其一,明确规定男前女后。如河南获嘉西刘固堤村王氏宗祠剧场。据民国《增修祠堂记》碑文:“祠堂建于前清雍正八年,拜殿道光九年续建也,戏楼之建约与祠为同时。”戏楼至祠堂拜殿前有东西宽18.7米的观众区。男区在南,南北长17.5米;女区在北,长10.7米。两区间有栅栏相隔,栅栏中部有石牌坊门(现存石基)可通。⑤因为该宗祠戏楼是坐南面北而建,戏楼北面是观众区,故“男区在南”即占观众区的前半部分,“女区在北”则居其后了。还有的剧场是利用庙院地形条件安置男女,但依然严格遵循着男前女后的规则。如山西河津九龙山真武庙剧场即是根据地形落差从高到低划分成上、中、下三个观剧区,“上级俯视,是乡绅名人雅座。中级可置板凳平视,供老幼妇孺观瞻,下级为一般男性立站而仰视之。”⑥再如河南安阳龙泉乡白龙庙剧场,地面呈自然斜坡状,戏楼前有宽11米,深15米的场地,连同大殿前的卷棚为观众区。男区在前,约10.5米深;女区在后,用砖石铺成,深约4.6米。⑦ 其二,女性坐月台观剧。月台,也叫献台、看台,原是神庙院落建筑形制中位于献殿前的一块空地,有的会用砖砌基,使之略高出地面,功用主要是祭祀时陈设祭品,遇庙内演剧,则为安置女观众之处。如山西临汾王曲村东岳庙剧场,戏台坐南向北,距献殿约26米,献殿前有13米见方的方形月台一座,台上砖砌栏杆,演戏时女性在栏杆内坐着凳子观看,男性则在栏杆外站着看戏。⑧因月台一般专供女性使用,故有的地方又称之“花场”。如位于河南密县老城西街的关帝庙剧场。“据《密县顺治志》载,顺治七年(1650)密县知县李芝兰把东门外的关王庙,改建于西门外,并设戏楼一座,正对大殿月台,相距17米,其间场院为男观众席地。月台上为妇女看戏的花场,台宽12米,深6米,高0.8米。”⑨ 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