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种业发展中若干问题探析
种业发展中若干问题探析摘 要:农作物优良品种的推广应用,是促进中国农业持续增产,保证粮食安全和社会生活多方面需求的重要措施。国务院还专门作出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因此,审视中国种业的现状,找出制约因素和改进方式值得进行探讨。
关键词:种业发展;企业化;农作物品种
中图分类号:F2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1-0192-02
一、中国种业现状
建国以来,中国种业工作特别是《种子法》出台后近12年来有了极大发展,农作物的良种推广面积达到了90%以上,大大促进了中国农业生产和粮食增产,成绩是显著的。但也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三多三少”,三多即从事种业工作的人员多,由国家和省级审定的品种多,种业企业多。三少则表现为高效的研发团队和掌握先进营销策略的人少,过硬的优良品种少,有竞争力的种业企业少。在种业的研发上除了中央和省级农业科研单位外,许多农业院校和市、县级农业研究所和个体(包括农民育种家)以及新兴的种业企业都在搞作物新品种的选育,其队伍仅专业机构即达5万人之多。国家和省级审定的品种每年都以千计。从事种业经营的企业有经营许可证的即近万家,而不需种子经营许可证的代销点、门市部更高达10万家以上。然而,多并不等于强。种业上的三少表现为从事研发的人员多而散,各自为政,有的甚至互相封锁,横向协作总体偏少;种子经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假冒伪劣种子时有发生,损害了农民利益。在品种的应用上,审而未推的品种至少在1/3以上,能大面积应用的很少;以玉米品种为例,21世纪近十年,国家和省级审定的品种达4 000个,但推广面积达到1 000万亩以上的却不及10个。就种业企业而言,在主要农作物新品种研发方面真正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少;例如中国种业第一个进入资本市场的某种业企业,主要靠购买育种机构的品种使用权经营,其他一些上市的种子企业,也多数靠代理其他机构包括国外种业的品种来获得利润,缺乏有竞争力的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当然,也有一些确有竞争潜力的种业企业,如何扶植他们发展壮大正是我们要探讨的问题 [1~3]。
二、如何看待外资种业企业
中国农作物面积达到1.53亿km2,种子需求量约为125亿kg,是世界最大的种子需求国,虽然国内种子的商品率只占1/3左右,然而已形成世界重要种子商品市场,因此加入WTO后,国外许多种业企业纷纷进入国内市场,截至2010年,外资企业在中国注册的已达70余家。以玉米为例不仅有美国和孟山都杜邦先锋这样的大公司,泰国正大、德国KWS、法国利马格兰等企业都已在中国进行玉米育种和经营。国外种业企业的进入,既带来了先进技术和管理的经验,有些品种也有利于中国农业生产;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何正确对待值得重视 [1,3]。
1.中外种业企业的对比。外资企业的优势在于资本实力雄厚,研发投入多,且占有资源和技术的优势。同时在营销策略上也很有特色,以先锋公司为例,在推广以先玉335为代表的玉米新品种中,注意严把种子质量关,保种子发芽率达到98%,在此基础上配套示范推广单粒播种机以节约种子成本,并广泛布点示范推广,重视售后服务。国内企业的优势则在于对本土市场的了解,在生态多样化的地区育种有针对性,有广大的销售网络,种业企业、科研单位和推广部门有广泛的联系和协作。但劣势也很明显,如资本实力不足,贪图短、平、快的利润而缺乏长期发展,保质量、保品牌的观念,在外资企业的快速发展下,缺乏有效的竞争力[1]。
2.“外为中用”还是“中为外用”。毋庸置疑,国外育种理念与管理(包括营销)模式可供中国种业借鉴,有些品种也有利于国内农业的增产。我们从来不排斥国外品种的引进,例如上世纪引入的小麦品种阿夫、阿勃、郑引1号等都曾经是国内主要麦区大面积推广种,但在中国育种家的奋起直追和政策引导下,中国主要粮食作物稻麦领头品种现在90%以上都是国内“创造”了。玉米品种由于其生态的广适性,有利于中国农业生产的品种和资源完全可以引进,但是要吸取加入WTO后,大豆产业的教训,中国原是位于前列的大豆资源和生产的大国,由于缺乏相应保护政策,现在生产大量萎缩竟沦落为最大的净进口国之一,失去应有的话语权。我们引进国外品种是为了学习国外经验提高国内品种的竞争力,而不是依赖国外品种。国外企业很多是依靠其资本实力利用中国国内企业的引资饥渴症,使中国一些企业沦为国外的代理商。例如上市的敦煌种业,其90%以上的利润来自先玉335的销售,靠代理先玉335挽救自己育种决策失误的还有其他公司。虽然合资公司投资只占49%,但与多家公司合资就不只是49%的问题,国外资本正是看中了中国的市场,利用了中国多少年来辛勤培育的销售网络轻而易举地获利。农作物品种不是其他商品,如果由外资控制,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可想而知。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AP化学 2012年真题 (选择题+问答题) AP Chemistry 2012 Released Exam and Answers (MCQ+FRQ).pdf VIP
- 第六章 教会法.ppt
- 城镇供水厂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详版.pptx
- 无铬厚膜底漆、厚膜预涂板和制备方法.pdf VIP
- 教师道德与法治新课标考试试题三套及答案.docx
- CMA考试 P2试题500道含解析.pdf VIP
- 新型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技改扩能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pdf
- 2025年广东省中山市华辰实验中学九年级中考数学一模试题(原卷版+解析版).docx VIP
- 历史逻辑 理论逻辑 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docx VIP
- 2024年05月江苏无锡市梁溪区机关事业单位招考聘用编外工作人员20人笔试历年高频考点(难、易错点)附带答案详解.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