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个学生.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326个学生

第326个学生2008年,中国四川汶川遭遇八级地震,六万余同胞遇难,我和众多志愿者一样,前往重灾区洛水镇,希望以微薄之力为同胞做些事。 在黄继光团空降兵部队的帮助下,部队官兵仅用两天的时间,在倒塌的房屋中清理出场地为孩子们搭建帐篷学校,我和几名来自各地的大学生成为学校的首批志愿者。 帐篷学校建成后,洛水镇上很多村民都来参观,地震刚刚过去,重建家园迫在眉睫,能把终日徘徊在废墟中的孩子们送进帐篷学校读书,是村民们最期待的。 招生的场面很热闹,村民们围着我们询问学校上什么课,几岁的孩子能入学等问题,有位年约四十岁的阿姨,在人群中很特别,整整一个下午,她都安静地坐在帐篷区外那块残裂的花坛边,望着深蓝色帐篷搭起的教室,眼神空洞且迷离。 夜幕降临,村民们纷纷离去,阿姨从花坛边站起走过来问我:“这里收六年级的学生不?” “收,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的学生我们都欢迎。”我很热心地回答,随手递给阿姨一张学生资料表。 阿姨看到表格,马上别过身,拼命地抑制正在流淌出的眼泪。 “我女儿如果不被砸死,也能来这上学。”瞬间的悲恸袭来,阿姨再也支撑不住,呜呜地哭起来。 冷场,尴尬,我们都在刹那间失去表达能力,谁都不知如何来安慰这位伤心的母亲。几位志愿者老师站在阿姨身边抹眼泪。 过了一会儿,阿姨情绪稍稳定些,她含着眼泪笑着安慰我们:“没事了。打扰你们了,老师,我走了。 ” “阿姨,请等下!”我回过神,追上去叫住她。“为您的孩子也报个名吧,从今天开始,她就是我的学生。”我脱口而出。这世上再没有一种离开,比母亲失去孩子更让人心痛,我不想阿姨空空而去,从此人生再没有期待。 “可以吗?”阿姨不可思议地望着我。 “可以!可以!”志愿者们纷纷拿出纸笔,准备认真记录那位特殊学生的信息。这不荒谬,更不是玩笑,我们愿意陪着阿姨一起相信,她的孩子不曾离开。 “木易杨,露水的露。”阿姨和很多送孩子上学的母亲一样,一笔一画地在白纸上写下她女儿的名字。(后来,六年级真有个同名叫杨露的女孩来上学,不知是巧合还是天意,每当老师叫到“杨露”的名字,我不知道远在天国的那个女孩会不会也轻声地应一句:“到!”) 我以为,给杨露报名是安慰伤心母亲的一种方式,无论如何也想不到阿姨会以这样的方式回报她的感激。 当天晚上,阿姨一进学校就把背后那只硕大的编筐放在花坛边,然后将编筐里的纯净水一箱箱搬出来。六箱水齐齐摊开,摆在花坛上,引来很多人围观。 在那种特殊时期,水资源受到严重污染,地下自来水根本无法饮用,每家每户居民都是按定量到政府领取饮用水。所谓定量,就是按需提供,够用即可,可见无污染的纯净水比黄金还要珍贵。 一个三口之家,最多可分到八箱水,而阿姨搬过来这六箱水,这意味着此后他们家的饮用水必须省之又省,在饮用水紧缺的当时,这样的赠予,弥足珍贵。没有去过灾区的人,体会不到水是生命之源这句话的沉重,阿姨形同为我们打开生命之门。 阿姨明白不管她说什么,我们都不会收下这水,争执到最后她假装自己搬水回编筐时扭伤了腰,趁我们七手八脚去拿医药箱的空档,她一路小跑地离开帐篷学校。 志愿者们约好一般,各自搬起水,循着阿姨的方向追去。过了很久,他们又垂头丧气地返回,手里依旧捧着那些水。就在学校的不远处,立着杨露的坟,没有人再往前半步,没有人会去打扰一个伤心的母亲。 两个月后,政府为灾民兴建的板房全部竣工,孩子们有了条件更好、正规化的学校,我们帐篷学校也完成了使命。为了让孩子们记住这段特殊的日子,我们和部队的官兵们为帐篷学校举办了结业典礼。那一天,326张结业证发到最后,只剩一张无法送达。 “既然是我们的学生,就要给她一个毕业典礼,校牌、结业证、书包,学生应该有的,杨露一个都不能少。”一位志愿者老师的话,燃起我们心中的冲动。 我和学校六位志愿者手拿着蜡烛、校牌、结业证、书包,神情肃穆地去看杨露。这是一个非常简陋的无碑坟,听助教说因为当时没有条件,阿姨只用了几块木板和泥土堆就,孤荒的坟前飘落着一些杂草。不远处,再向前走十米,仅仅十米距离外,是我们一片葱绿、生机盎然的帐篷学校。杨露与她的昔日同窗,生死之隔,遥遥相望。 2008年8月,那个寂静无风的下午,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为他们不曾见面的学生,举行一场庄严、无声的结业典礼。没有焚香祭拜,没有水果鲜花,三根点燃的香烟立在杨露坟上,希望这个女孩在天有知,收到我们的惦念。 离开洛水前,我们把各地捐给学校的电风扇送到急需帮助的村民手中,杨露家在我们首批选定的对象名单中。她家的草房刚刚搭起,房屋内唯一可以算得上家具的就是两条窄窄的四腿长凳。听到我喊,阿姨匆忙地从屋后奔出来,一边跑一边放下手里的铁锹:“老师,你们来啦!” 她一直喊我们老师,很亲切、很自然地那样称呼,好像我们真的教过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