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约翰·克利斯朵夫这个人物.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约翰·克利斯朵夫这个人物

约翰·克利斯朵夫这个人物××同志:谢谢来信。提起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我不免想起第一次接触这部长篇小说的情况。我那时也和你现在一样,是二十多岁的青年。当时还没有中文译本,我看的是法文原文,因为我在学校里学过这一门外国语。我记得读完了这部小说,印象仿佛是相当深刻的。至于它在我的思想上起了些什么影响,今天我可说不清了。为了给你回信,我不得不挤出时间来把这部长篇巨著从头到尾又读了一遍。现在把我个人对于这部书的理解和体会写在下边,供你参考。 “约翰·克利斯朵夫”给某些读者深刻的印象,主要由于小说主人公的豪放和倔强的性格,以及决不向命运低头,决不向恶劣的环境妥协的反抗精神。但是更多的读者被这部书感动,据说是因为克利斯朵夫具有同情世界上弱小者和不幸者的慷慨襟怀。是的,这部小说的确是为了鼓舞全世界受苦受难的“自由灵魂”起来和不公平的命运展开斗争而写的。“在无畏者面前就有路”,克利斯朵夫以大无畏的精神,为那些不甘心向苦难低头,不甘心投降恶势力的“自由灵魂”预先高奏凯歌。他是力的崇拜者。你一定还记得他姓克拉夫脱(KRAFFT)。这和德文“力量”(KRAFT)实际上是同一个字,虽然外形小有差别。罗曼·罗兰选了这个字给他作品中主要人物——一个德国作曲家——作为姓,当然不是偶然的。作者把克利斯朵夫写成不可征服的意志力量的表现;或者说,“自由灵魂”的不可征服的力量的象征。另一方面,克利斯朵夫又是人道主义者。他怀着对于生命的强烈的爱,他也热爱人类。力的崇拜加上正义感和博爱,这是贯彻在“约翰·克利斯朵夫”这部小说中的最突出的那种情感。至少我的印象如此。 但是,的翰·克利斯朵夫的反抗,必须联系当时的具体情况,作具体研究,才能够说明是非。离开社会背景和历史条件,我们就不可能正确了解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当然也不可能正确分析人物的性格。 你所谓“命运”,我是这样了解的:这是被一定的社会条件所限制和规定的一个人的生命历程,而完全不是什么鬼神或“天道”事先布置的。所谓“反抗命运”,“和邪恶势力斗争”等,就是各种不同的社会阶级间的矛盾冲突。总之,如果不从历史的观点和阶级斗争的角度来看问题,就不可能了解克利斯朵夫反抗的是什么性质的“命运”,也不可能知道他的反抗方式、态度和目的是否正确。不先搞清楚这些,冒失地在我们今日的社会主义社会里去学习生活在距今半个世纪以前的法国资产阶级社会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连两个完全不同的社会的本质都没有闹清,却企图把自已成为克利斯朵夫式的“自由灵魂”,“英雄人物”,岂不荒唐? “约翰·克利斯朵夫”并不是罗曼·罗兰的自传。这个人物只代表罗兰一部分的思想和性格。他自己在一九○二年给玛尔维达的信中说得很明白,小说中比较次要的人物奥里维倒更接近作者的思想情况。虽然如此,克利斯朵夫生活的时代,却就是作者自己的时代。克利斯朵夫生活的环境大部分也是作者亲身经历过的,例如关于巴黎、意大利、瑞士等地的情况。 罗曼·罗兰生于一八六六年,卒于一九四四年。一九○三年他正式动笔创作“约翰·克利斯朵夫”。小说共分十卷,最后一卷完成于一九一二年。小说主要人物约翰·克利斯朵夫大约生活在从一八七○年普法战争起,到一九一四年第一次帝国主义大战暴发的前两年这一段时间内。当时正是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的阶段,同时也是帝国主义之间争夺势力范围,争夺殖民地,展开尖锐斗争的时期。一八九四年法国发生诬告犹太种族的法国军官德来斐斯出卖军事秘密的案件。这一方面说明法国资产阶级统治的残酷、阴险和虚伪已经发展到惊人的程度,另一方面说明在那时的工人运动影响之下,法国民主力量开始抬头。左拉给共和国总统的有名的公开信“我控诉……”就是替被诬告私通外国的德来斐斯呜不平。年轻的罗曼·罗兰在这种气氛之下开始文学创作。 从开始创作时候起,他已经明确意识到文学艺术的目的应当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服务。但是,他那时思想上还受着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很大限制。他错误地认为改造社会主要依靠少数英雄人物,他夸张了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错误地认为群众是盲目跟随者。同时他对于工人运动认识不清,对社会主义革命表示怀疑和轻蔑。罗兰生活在资产阶级盛极而衰、倒行逆施的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交替的年代,却十分向往十八世纪末叶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刚刚获得全胜的时代。于是他在一八九五到一九0三年之间,写了一 系列的歌颂法国大革命时期的英雄人物的剧本。 一九○三年罗曼·罗兰开始写作“约翰·克利斯朵夫”,他的创作生活转入第二阶段。同时他还写了若干本名人传记:“贝多芬传,“托尔斯泰传”、“米凯·兰琪罗传”、“法朗沙·米埃传”等。这一系列的文艺名人传记有一个总的精神:伟大的天才必须向庸俗而且充满敌意的社会进行不屈的斗争,始能获得胜利,完成天才的创作事业。在这意义上,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可以说是罗曼·罗兰所写的天才艺术家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