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8种相关基因研究进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原发性高血压8种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原发性高血压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中国循环杂志 2000年第4期第15卷 综述 作者:侯嵘 刘治全 单位:侯嵘 刘治全(710061 陕西省西安市,西安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心内科);侯嵘(现在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血管医学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 100083) 关键词:高血压;基因   摘要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遗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致的多基因遗传性疾病,其相关基因研究在近年来非常活跃。采用候选基因策略迄今已鉴定了数十种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基因。本文对其中研究最为深入的8种基因在近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中图分类号:R54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614(2000)04—0252—02   原发性高血压(EH)作为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的常见、多发的多基因遗传性疾病,其相关基因研究在近年来非常活跃。以往EH的相关基因研究一般采用候选基因策略,即任何基因如果其编码的蛋白质参与了血压调节机制,该基因就可作为EH的候选基因[1]。以下将对其中研究最为深入的8种EH的相关基因在近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血管紧张素原基因   人血管紧张素原基因定位于1q42-43。研究表明,过度表达该基因的转基因小鼠血浆血管紧张素原和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升高,并诱发高血压,而敲除该基因则出现低血压。1992年Jeuanemaitre等最先报道该基因与EH相连锁。此后他们对该基因的15处变异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位于第2外显子的两处突变(M235T和T174M)的检出率在白人EH组高于对照组,其中M235T与血浆血管紧张素原水平相关,并与该基因转录起始点上游启动子的-6bp(G-6A)突变呈连锁不平衡。迄今已有不同人群的多篇报道显示该基因与EH相连锁或相关[2],因此该基因被认为最有可能成为EH的相关基因。但目前仍有不一致的研究报道。在中国汉族EH研究中亦为阴性结果[3]。该基因在EH发病中起多大作用尚需进一步证实。   2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   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定位于17q23,其第16内含子中有一段287bp的插入/缺失(Ⅰ/D)多态性,形成了Ⅱ、Ⅰ D和DD 3种基因型。研究表明,该多态性影响血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性。但该基因是否与EH有直接关系尚无定论。大多数连锁分析或相关研究均不能证实该基因与EH有关,或仅与男性EH相关[4]。目前较为一致的结果是D等位基因与多种EH并发症有关,如动脉硬化、左心室肥厚和颈动脉壁增厚等[5]。   3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基因   人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基因定位于3q22。1994年Bonnardeaux等发现该基因有5种多态性,其中C1166等位基因频率在白人EH患者中增高,但在同胞对连锁分析中未显示连锁关系,提示该多态性对血压可能仅起微弱作用。然而在中国汉族人群研究中发现该基因A1166C多态性及3’端CA重复多态性与EH相关[6,7]。因此该基因是否为EH的相关基因尚待证实。   4 α2A肾上腺素受体基因   人α2A肾上腺素受体基因定位于10q24-26。1996年Svetkey等报道该基因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与白人EH相关。次年他们在同胞对连锁分析中却得出了阴性结果[8],但研究中仍采用的是RFLP标记。因此,目前尚无足够的证据否定该基因与EH相关,应采用微卫星脱氧核糖核酸(DNA)等遗传信息量更为丰富的多态性标记进一步研究证实。   5 β2肾上腺素受体基因   人β2肾上腺素受体基因定位于5q32-34。1997年Svetkey等[8]报道,美国黑人的3.7/3.4-kb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3.4/3.4-kb基因型频率,且与盐负荷及利尿缩容中舒张压的变化相连锁。同年Kotanko等在该基因检出一处Arg16Gly突变,其中Gly16等位基因频率在非洲加勒比EH患者中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与EH强烈连锁,这一突变使β2肾上腺素受体与其激动剂的亲和性降低,导致舒血管功能受损。1998年Timmermann等[9]在该基因中检出4处变异,其中Arg16等位基因频率在父母均为高血压的子一代明显高于父母均血压正常的子一代。这一结果虽与Kotanko等的报道相悖,但目前认为该基因可能是EH分子发病机制中最重要的相关基因之一,尤其与盐敏感性关系更为密切。   6 G蛋白β3亚单位基因   人G蛋白β3亚单位基因定位于12p13。Siffert等[10]于1998年首先在该基因第10外显子检出一处C825T突变,此突变与引起第9外显子498~620位核苷酸缺失的一个剪切变异(splice variant)有关,导致编码蛋白质缺失了41个氨基酸残基和一个WD重复区域,且与EH显著相关。此后除日本人群研究为阴性结果外,多数研究支持以上结果[11]。该突

文档评论(0)

shenl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