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是人性自身弱点还是时代使然-
是人性自身弱点还是时代使然?[摘要] 由蔡楚生、郑君里执导的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讲述了在八年战乱的跌宕起伏的宏大的历史背景下张忠良一家的悲欢离合。而张忠良思想和行为的转变则是故事发展的关键,也改变着一家人的命运。
[关键词] 张忠良 生理需求 社会环境 矛盾丑陋
由蔡楚生、郑君里执导,白杨、陶金、上官云珠、舒绣文、吴茵主演的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堪称一部现实主义的史诗巨作。看完全片,不禁使人喟然长叹:是什么让素芬在难民收容所艰难维持生计时而她的丈夫却在歌舞升平中无所事事?是什么让一家三口在暴风雨中相依为命时那个让他们盼望的依靠却在与业界的巨头、权威、大王和政府高官笑谈风生?是什么让妻子在为别人做洗衣工,儿子卖报被人撞伤时,丈夫却在两个富家女人之间风流快活?是什么让一对曾经甜蜜的爱人后来分别过着天堂和地狱般的的生活?是什么让一个威风凛然的抗战英雄堕落为一个纸醉金迷、糜烂上层生活的依附者?等等的一切,我们忍不住要去思考,要去质疑当时社会的伦理道德。是我们自身的性格弱点使得我们经受不住金钱和安逸的诱惑而一不小心成为现实的奴隶?还是那个社会太令人麻醉,我们只能身不由己的被环境所困,被生活束缚掉进时代的囚笼不能脱身?当我们带着这些疑问再次回到故事里,走进张忠良的内心深处时,或许答案已经出来……
上海某沙厂女工素芬和夜校教师张忠良相爱并结为连理,一年后有了一个儿子。后来抗日战争爆发,忠良因参加救护队而离开了上海,素芬则带着婆婆和孩子回到了乡下。在忠民和婉华参加了抗日游击队,父亲被日军吊死后,素芬又带着婆婆和孩子回到上海,来到难民收容所。而张忠良则在抗日运动中历尽了磨难,吃尽了苦头,也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后来几经辗转,来到了重庆,可是到重庆后迎接这位抗战英雄的是无依无靠和无边的陌生,为生活所迫,忠良投靠了温经理的小姨王丽珍,已成为交际花的王丽珍很快在其干爹的公司为张忠良安排了一份工作。刚开始,张忠良很是不适应,也做出:“这儿没有一点抗战的气氛”的反抗。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到,他适应不了这里的碌碌无为,更看不惯这里的歌舞升平,纸醉金迷。我们以为一个一身浩然之气的抗战英雄会愤然离开这个环境,会逃离这样的饱食终日而无所事事。可是我们错了,张忠良很快适应了这里的一切,原来一个人走向伟大很艰难,走向堕落却如此简单。我不敢相信眼前这个依附权贵在上流社会游刃有余的人曾经是不怕得罪纱厂经理毅然为抗日义勇军募捐的大英雄。是张忠良变了?还是他所在的社会变了?我们且继续往下看。
张忠良和王丽珍结了婚,,终日过着纸醉金迷的奢华生活,而素芬带着婆婆和儿子却在难民收容所艰难度日。忠良忘记了生养自己的父母,忘记也相依相靠的妻子,也忘记了自己疼爱的儿子。后来,张忠良回到上海后也没有想到去看望自己的母亲和妻儿,而是无耻的在两个富贵女人之间风流快活。当在宴会上偶然和妻子相遇后,当王丽珍逼着他和自己的结发妻子离婚时,他是那样的唯唯诺诺,那样的低眉下气,他曾经的英雄本色呢?他曾经的男儿气概呢?是被时代吞噬了还是被现实俘虏了?到底是什么把那个孝顺、贤惠、坚强的妻子逼得投江自杀?
张忠良,这个名字无疑是个反讽:何为“忠”?又何为“良”?“忠”者,从心,中声,忠诚无私竭心尽力之意也,而《说文解字》中“良”者,善也。张忠良背弃革命理想,抛弃结发之妻和亲人而不顾是为不忠,游戏感情和大发革命横财是为不良。张忠良在剧中虽然过着上层人的生活,但他却无疑是一个悲剧式的人物。台湾作家三毛在她的《雨季不再来》中说:一个人的悲剧与其说是命运的悲剧不如说是个性的悲剧。苏联的肖斯塔科维奇也说过:个人的悲剧是时代的最大悲剧。那么张忠良的悲剧到底是什么造成的,我认为应该是自我和社会的综合。我们且看张忠良的性格,性格在西方心理学上又叫做人格。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生的五种需求,首先要满足的是最低层次的生理需求,然后再是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当这些得到满足时我们才会有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当张忠良到重庆后,他首先要得到的是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他需要吃饭、住宿,需要有人的生活,可是以他自己的能力,在那个环境里这些最基本的需求是无法实现的,于是他投靠了交际花王丽珍,是生活让他做了生活的奴隶。想到这些,似乎我们可以理解,毕竟人是无法超越现实的。张忠良在重庆有了妻子、房子、位子,他的需求得到了一定的满足。可是一个背弃理想、阿谀谄媚的人物形象出现了。再从社会的大环境看,张忠良无疑是个弱者,原来想做一个“抗战英雄”,后来变成豪门的奴隶,既背叛了妻子、母亲,又左右为难受良心谴责,既有人生的理想,又屈服于生活的现实,既有热血,又是软骨头,在一个黑暗的社会环境中,缺乏一个坚定的人生观,只好在矛盾之中变得随波逐流。而陶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曾经说过:张忠良是时代的产物,这个悲剧是那个社会的悲剧。我想更应该是懦弱的个性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