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狂人每天工作15小时.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奇瑞狂人每天工作15小时.doc

  奇瑞狂人每天工作15小时 尹同跃太忙,想找他坐下来聊聊是件很困难的事。第一次采访尹同跃是在奇瑞发动机下线前一天的深夜。尹同跃当天中午乘飞机抵达济南,下飞机坐车去了胶东某城市,和当地政府领导谈事情,然后和奇瑞经销商开会。晚上11点尹同跃回到济南,接受记者的采访,直到深夜两点。第二次采访是在几天前奇瑞召开商务年会期间。记者提前一天到会议所在地北京九华山庄,但采访还是只能在尹同跃密集的工作日程中找第二天的会议间隙进行。对于工作忙,尹同跃调侃自己说:“废物才忙,我是废物。” “肥大系”眼中的标杆人物 尹同跃被评为“CCTV2005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后,合肥工业大学(简称“肥大”)立即将该消息发布在学校官方网站上,这样的待遇不是每个毕业生都能享受的。 尹同跃1984年毕业于安徽工学院的汽车专业。如今,安徽工学院已经更名为合肥工业大学。从这所学校走出的校友,被业界称作“肥大系”。“肥大系”校友中投身于汽车业的不在少数,包括东风的朱福寿、徐平等人,江淮安凯的左延安、安进,中国汽车研究中心的陈伟农,北汽福田的董长征,安凯汽车、星马汽车、长丰集团、飞彩股份等企业高层中都不乏合肥工业大学的毕业生。 奇瑞中的“肥大系”就更多了,除了尹同跃,奇瑞销售公司总经理李峰、副总经理金弋波等人都出身“肥大系”,并且是尹同跃的同班同学。 当年轻的尹同跃1980年离家去上大学的时候,他和多数的中国人一样还没有坐过轿车。他曾抱怨那时顶尖的毕业生都被分配到卡车工厂上班,因为中国当时几乎不存在轿车市场。 1984年,作为当时为数不多的大学毕业生,平时表现并不出众的尹同跃在东北找到了第一个工作:一汽红旗轿车厂的工艺员,后来参与了一汽大众的组建。 如今,尹同跃和他领军的奇瑞已经成了“肥大系”的骄傲。江淮的董事长左延安在一次采访中不禁把奇瑞称为江淮学习的榜样,“奇瑞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企业,我把其称之为典型的知识经济的产物。我们一直在宣扬整合全球资源,而奇瑞却是在脚踏实地地去做,人才资源、技术资源、管理资源、产品资源、研发资源等等……所有这一切做得都非常好”。 打着吊针跟供货商砍价 芜湖是一座悠闲的城市。记者前往采访时看到,每天早上10点,芜湖小吃一条街上,饭店里还会有很多人悠然自得地喝着早茶。“奇瑞人是这个城市的异类,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是家常便饭。尹同跃是异类中的异类,他每天可以工作15个小时以上。”芜湖市委宣传部的一位工作人员这样向记者描述。 尹同跃有一段时间脸上贴着胶布在车间里工作,那是他因连续工作,白天走路时打瞌睡撞在了钢架上。这样的事情已经有点传奇的味道了,可类似的事情不止一两件。为奇瑞设计了、东方之子和旗云车的沈浩杰说,他原来不信奇瑞人都是工作狂的说法,但到了奇瑞以后不能不信。有一次,奇瑞向宝钢购买汽车冲压用的薄板,价格怎么也谈不下来,“后来尹总急了,就让我陪他去宝钢。当时他高烧差不多40度,在车上打着吊瓶。宝钢的总经理谢企华看他这样,连说:‘好,好,你这样都跑来了,让价’。” 在记者采访过的汽车业、IT业以及通信业的领军人物中,尹同跃是对工作最投入者之一。采访尹同跃,如果不聊奇瑞,他根本不会感兴趣,如果不聊汽车,那采访基本上就可以结束了。 把利润都投进技术研发 记者采访过的与汽车有关的人中,对汽车技术最为着迷的有两个人,一个叫张潜,他耗尽自己的所有家产研究水陆两用车,最终变得一无所有;另一个就是尹同跃,奇瑞今天的成就在一定程度上与他痴迷于汽车技术有关。为了提高汽车技术,尹同跃把奇瑞2005年以前赚到的绝大多数利润都投到了研发方面。 尹同跃身上保持着上世纪80年代工科大学生对技术的执着。奇瑞发展过程中,有两件事最令尹同跃恼火,一是奇瑞创业初期,由于质量控制能力不强,车子经常出毛病,市场上传出“奇瑞奇瑞,修车排队”的说法;二是奇瑞以前用的发动机大部分是买别人的,技术落后、成本高。工程师出身的尹同跃根本无法忍受这样的情况。尹同跃当着记者的面表示“自己脾气不好,经常骂人”也与此有关。据奇瑞一名内部人士透露,以前奇瑞每个月的内部会议上,挨骂最多的两个部门,一个是生产部门,一个是汽车工程研究院。随着奇瑞的发展,情况逐渐有了变化。“尹总现在脾气好多了,质量上去了,自己的发动机也下线了,骂人的时候也少了。”这位内部人士透露。 尹同跃自称自己的个性、能力“不是做一把手的料”,“我就想别人把我看做一名工程师”,“我思考最多的问题还是汽车质量”。他表示,“我自己有时候很着急,想怎么样能变成一个非常合格的、非常强的管理者,能像张瑞敏那样”。 长于“挖人”知人善任 尹同跃知人善任,而且很会“挖人”。据说,奇瑞是“海归”、“引进人才”最多的国内汽车企业之一。比如:奇瑞副总经理孙国成,曾任杜邦(中国)的CFO;奇瑞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许敏,曾任美国伟世通公司高级工程师;奇瑞汽车工程研究院副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