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修辞第一节修辞概述课时4课时教学目的要求本节所涉及的.doc

第六章修辞第一节修辞概述课时4课时教学目的要求本节所涉及的.doc

  1. 1、本文档共6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修辞第一节修辞概述课时4课时教学目的要求本节所涉及的.doc

第六章 修辞 第一节 修辞概述 课时:4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本节所涉及的是修辞学的理论问题,包括重大理论问题,要求掌握。 重点和难点:修辞的原则、评价标准 教学方法:讲授法 讨论法 教学内容: 一、什么是修辞 修辞 修辞 修辞活动 修辞学 1、修辞,修辞是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技巧和规律。这种规律体现在修辞活动中,并在修辞学中得到具体阐述。 规律是客观存在的 2、修辞活动,指针对不同的表达内容,选择最恰当、最完美的形式,以便取得最佳表达效果的活动。 红雨[无]随心翻作浪, 青山[有]着意化为桥。 改句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突出了人定胜天的思想。 修辞活动存在于文章的写作、修改过程中。 修辞活动也存在于说、写的酝酿形成过程中。 修辞活动不具有神秘性,只要是说、写的活动,就一定有修辞活动。可以说,修辞活动伴随着语言活动。 3、修辞学:指研究增强语言表达效果这种规律的科学。 修辞学渗透了修辞研究者的思想,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由于从事修辞研究的人运用的理论不同,研究的体会不同,运用的材料不同,修辞学的体会也不一样。如《接受修辞学》与《修辞学发凡》体系就大不一样。而且还会形成各式各样的修辞学:变异修辞学、公关修辞学、形貌修辞学、汉语修辞美学、汉字修辞学。 此外,不同的修辞学家对于一些具体的修辞现象、修辞理论等也会有不同的看法。这是正常的。 二、古老而年轻的学科 《易经》“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郑子瑜认为《礼记》“辞巧”观,《论语》“辞达”观,对后世有较大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曹丕《典论·论文》、陆机《文赋》论述了语言风格、文体等。刘勰《文心雕龙》则“奠定了古代修辞学的基础”,论述了修辞的原则、修辞手法、修辞的音乐美、修辞鉴赏、文体风格等许多问题。 古代的一些作家韩愈、白居易、杜甫等也论及过修辞问题。 南宋陈骙(1128~1203)的《文则》是我国第一部修辞学专著。《文则》共十项六十二条,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探讨了修辞学的主要内容:修辞理论、消极修辞,积极修辞,整体风格等。总体上看,中国古代修辞学仍缺乏专门、系统的修辞学专著。 1905年是中国现代修辞学史的开始。这一年,汤振常《修词学教科书》龙伯纯《文字发凡·修辞》出版,是我国最早出现的现代修辞学著作。宗廷虎先生认为:“现代修辞学 史,可以从它们写起。”(《中国现代修辞学史》) 唐钺《修辞格》(1923)是我国第一部运用现代科学理论、方法全面研究辞格的专著。 而中国现代修辞学正式建立的公认的标志,则是1932年出版的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这是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 三、修辞的原则 修辞的原则就是“适应语言环境”。 (一)什么是语境 一般是指在语言运用中对话语有影响的因素:包括两个方面,主观语境因素,指身份、职业、思想修养、处境、心情等说写者的自身因素,客观语境因素,指语言运用过程中的时间、地点、场合、说写对象、上下文等动态因素。主客观因素都直接有力地制约语意的表达。 陈望道叫做“题旨情境”。 所谓题旨,指的是“立言的意旨”,也就是说写的内容,所谓情境;就是指所说写的目的,说写的对象、说写的时间、说写的地点等,也就是说写所处的种种环境、条件。《发凡》概括为“六何”:何故、何事、何人、何地、何时、何如。“何故”指目的,“何事”指内容。 (二)语境的作用。 语境制约语言的表达。 1、同样一句话,在不同的语境中表意不同。 ①“人口要下去,生产要上来”。 例①放在一般地方,本身是好的,但放到八宝山革命公墓的围墙上,就给人不是滋味的感觉。地点不同,表意不同。 ②“我早就在这儿等着你了”。 这句话,谈爱的人相见,表达的是爱意,包含了很多潜台词;公安人员抓罪犯,表达的是威慑,包含了很多潜台词——有先见之明……对象不同,表意有别。 2、不同的词,在不同的上下文能取得最佳的表达效果 ①京口爪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 ②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枫桥夜泊》 ③身轻一鸟过,枪急万人呼。 杜甫《送蔡希鲁都尉》 ④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峨眉山月歌》 “到、过、入”都曾被王安石从“绿”字的位置上换下来,说明在王诗中,只有“绿”才好,而在后三首诗中,“到、过、入”皆千金不易之词,同样是好的。这就是适应语境的问题。恰如《发凡》所云:“语言文字的美丑是由题旨情境决定的,并非语言文字本身有什么美丑在。语言文字的美丑全在用得切当不切当;用得切当的便是美,用得不切当的便是丑。”所以,《发凡》说,“修辞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义”。 (三)怎样适应语境。 适应语言环境,指的是:说写必须根据说写的内容、目的、对象、时间、地点、上下文等因素来恰当地运用修辞方法或手段。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endang_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