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的自我知识准确性及其限度.pdf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格的自我知识准确性及其限度.pdf

OFEASTCHINANORMALUNIVERSITY jOURNAL EducationalSciences No.3,2014 人格的自我知识:准确性及其限度木 陈少华1 曾 毅2 (1.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广州510006;2.南方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广州510515) 摘要:人格的自我知识是指个体对自己思维、情感、声望及行为模式的自我知觉,通常借助于内 省、行为的自我观察和他人观察获得。人格的自我知识与行为表现之间有适度的相关,人们对自己的 人格具备一定的洞察力,其准确性随人格维度而变化。受信息障碍和动机障碍的影响,人格的自我知 识存在自身的局限性,自我知觉中的盲点和动机性因素使人们不可能像陌生人那样不带偏见地判断自 己的人格,人格的自我知识与他人知识具有不对称性。为了提高人格自我知识的准确性,提供真实的 反馈信息、降低自我保护动机、运用正念技术以及坚持做自己是比较行之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人格;自我知识;自我知觉;准确性;限度 一、人格自我知识的界定 我们对自己的人格有多了解?这一问题涉及到人格与社会心理学的重要研究主题——人格的自 of 我知识(self—knowledge 这种界定,一个具备人格自我知识的人不仅了解自己的一般倾向(如知道自己是个外向的人),而且知 道自己在特定情境中的倾向(如聚会时很健谈)。此外,一个具备自我知识的人还知道自己的声望(如 知道别人认为我是个健谈的人)。可见,自我知识不仅反映了个体对自己思维、情感和行为模式的觉 声望),这是因为人格本质涵盖了人际间的互动;另一方面,尽管人格的自我知识既包括判断准确性 bias),但研究者更关注判断的准确性。 (judgmentaccuracy),也包括判断偏差(judgment 二、人格自我知识的来源 (一)通过内省认识自己 自我觉知理论(self—awarenesstheory)的观点,当人们将注意力集中于自己时,会根据自己内在的标准 成为客观评价自己的旁观者,像旁观者那样观察自己。一般情况下,外行往往会将内省作为人格自我 知识的有效来源。然而,有证据质疑内省或自我反思作为自我知识获得途径的有效性。Wilson等人的 都不能否认内省是人格自我知识的重要来源,特别是当人们关注于那些比较细微的线索时,内省对自 我知识会产生促进作用(HofmannWilson,2010)。 }基金项目: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012GJ42);广州市属高校科研项目(10A109)。 78 陈少华等:人格的自我知识:准确性及其限度 (二)通过行为观察认识自己 人格自我知识的另一来源是观察自己的行为。研究表明,内省或自我反思之所以会削弱自我知识 的准确性,是因为人们过分关注于自己内在的思想和体验,以至于忽略了对自己行为的观察(Pronin, 2008)。自我觉知理论认为,当一个人的态度或感受处于不确定或模棱两可的状态时,会通过观察自己 的行为来认识自己,特别是当自己的内部状态不清楚且行为似乎没有外部原因时,更有可能采取这种 通过观看自己的视频录像进行自我观察不失为一种合理的选择。研究发现,从第三者的角度观看自己 ire,2011)。尽管如此,人们还是很少有机会真正从外部视角观察自己的行为,即便有机会观察,它产生 的影响也不过持续几天而已(Vazire,Mehl,&Carlson,2010)。 (三)通过他人认识自己 社会比较理论认为,人们往往通过比较自己和他人来了解自身的能力、态度和人格(BuunkGib— bons,2007)。因此,当自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