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Rule of Law:晚清法律改革者的理想——沈家本逝世90周年祭(1).pdfVIP

法治Rule of Law:晚清法律改革者的理想——沈家本逝世90周年祭(1).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ofLaw): 法治(Rule 晚清法律改革者的理想 ——沈家本逝世90周年祭 李贵连+ 今年是沈家本先生逝世90周年,从他的逝日上溯11年,则是他主 持晚清法律改革100年。百年后的今天,回首这段改革的历史,我们 发现:尽管这场改革曾有不少争论,大者如(法)部(大理)院权限 之争;小者如罪刑法定与援引比附之争、刑讯与废除刑讯之争,以及 陪审制、律师制之争等等。但是,从改革之日起,法、法治这些现代 国家的标志,实际上并没有成为中国政治生活的主流话语。“晚清法律 改革”、“沈家本”等名词,似乎在20世纪30年代,便已“失语”∞; 80年代初改革开放以前,则几乎成了不为法学界所知的古董。90年代 初,国人要为行政诉讼法的颁布而欢呼“民”可告官。90年代中期, “依法治国”的提出,一度引起法学界学者们的高度振奋。如此等等, 是历史遗忘了国人,还是国人遗忘了历史?令人感慨万千。 改革开放,把老古董从故纸堆中翻检出来。今天,“沈家本”、“晚 清法律改革”,虽然不是法学界十分流行的热门话语,但是学界中人, 对此至少并不陌生。“承前启后”、“媒介中西”——20世纪30年代杨 鸿烈先生对这场改革主持者的定位,也被学界认同。这是中国法和法 学的进步,也是历史的进步。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①蔡枢衡先生在1939年的一篇文章中说:当时“尽管习法者能知外国法及外国法律家 甚多且详,却不一定知道中国法律史和法学史上有个沈家本。这不能不算是中国法律学教育 的失败和耻辱。”蔡枢衡:《中国法理自觉的发展》河北第一监狱1947年印行第95页。 50 自老古董被翻检出来后,晚清法律改革肇因于收回领事裁判权的 需要,这一观点已经成了学界的共识。这是一个正确的表达。但是我 觉得这只说到这次改革的一个方面,即原因方面。而从属性上来说, 它还有另一个方面,即它从属于当时的“新政”和稍后的“立宪”。① 也就是说,法律改革是“新政”、“宪政”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说是重 要的部分。④ “立宪”或者说“宪政”为什么要把法律改革作为重要内容?道理 很简单,从西方舶来的“宪政”,它在西方国家是离不开“法治”(mle ofhw)的。没有mkoflaw,就没有立宪,没有宪政。而在中国,虽然 自古以来没有“立宪”之说,但是却有“法治”或者“以法治国”。学 of 者们一般以为,这种“法治”,不是西方意义上的mleh,而是mk by law(法统制),或者说是形式法治。晚清的改革,既然以“立宪” of 相号召,它就无法回避“法治”(mlelaw)。法统制时代的法,不能 胜任“立宪”的需要;制定法治时代的法,就成了仿行“立宪”的逻 辑结果。 通过沈家本先生的晚年活动,我个人认为,至少在清朝宣布仿行 of 立宪以后,他便已是法治(Ⅲlelaw)特别是法治中审判独立的追求 者和实践者。 作为晚清法律改革的主持者,沈家本既熟悉我国的古代法治(rule of bvlaw),同时也了解西方的法治(“elaw)。在他的晚年著述《新译 法规大全序》中,他开篇就指出: 《管子》日:“立法以典民则祥,离法而治则不祥。”又日:“以法 治国,使法择人,不自举也。使法量功,不自度也。”其言与西人今日 之学说流派颇相似,是法治主义,古人早有持此说者,特宗旨不同耳。 ①对晚清的“新政”、“立宪”,学界一般统称为晚清变法。“立宪”从1906年的官制改 革人手。对晚清变法,时人和后人都有很多评述,总的评价是“假立宪”、“伪立宪”。末代封 建官僚,凭借这个“变法”舞台,傲了淋漓尽致的表演。这不是我的臆断,沈家本先生的长 女婿汪大燮在给汪康年的信函中,就尽情发泄了他对“变法”的不满:“改官制事,非变政, 实斗法”。(见《汪康年师友书札(1)第∞5页。)“今日是鬼蜮世界,举朝之上,如粪窖内 蛆虫一般,活趋活噍,不知闹些什么?”(同

文档评论(0)

ouyangxiaoxi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一线鞋类设计师,喜欢整理收集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