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amp;quot;美的理想amp;quot;、amp;quot;技巧中的自然amp;quot;到amp;quot;美的规律amp;quot;--也谈马克思对德国古典美学的继承与革新.pdf
!# 年$ 月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8(-9 !% ,0(9 %
第!% 卷第% 期 ’()*+,- (. /)++,+ 0,12(+,-21234 5+263*4217 :,7; !#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从“美的理想”、“技巧中的自然”到“美的规律”
———也谈马克思对德国古典美学的继承与革新
朱鹏飞
(浙江工商大学 人文学院,浙江 杭州%==! )
摘 要:马克思审美理论的主要来源是德国古典美学,其中康德和席勒最为重要。关于美,康德提出了“美的理
想”说,认为理想的美是合主观规律(审美的规范观念)与合他律目的(理性观念即道德)的统一;席勒的观点正
好相反,他认为美是“技巧中的自然”,即美的对象是合客观规律(技巧或技艺性)与合自律目的(自然或称本性)
的统一。二者的观点都良莠互现,马克思汲取了前二者理论的有价值部分,认为美是合种的尺度(客观规律)与合
内在的尺度(自律与他律目的)的统一。这样,马克思就科学地解决了德国古典美学所遗留下来的“审美与自由”
之历史谜题。
关键词:美的理想;技巧中的自然;美的规律
【中图分类号】
AB%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 B#@D (!# )% ==$ $
马克思虽然没有写过专门的美学著作,但他在 国后我国美学学科的发展,朱光潜作出的巨大贡献
很多论著中提出过一些富有启发意义的美学命题, 是有目共睹的。关于康德,他研究得也很透彻,但
特别在《=B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提 在“美在形式”说与“美是道德的象征”二者的
出的“美的规律”,对于我们正确理解美的本质具 关系上,朱光潜产生了误解。按照他的看法,这二
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虽然,这一理论已为我们熟 者是存在着矛盾的,就象康德的许多理论一样,存
知,而且不少学者作出了富有建设意义的阐释,但 在着鸿沟。他这样评价这一理论:因为康德“思
就当前情况来看,国内学术界对这一理论的梳理还 想在不断往前发展,所以其中有许多前后矛盾的地
不尽完善,因此有必要做一些拾遗补缺的工作。 方。”比如说:“康德在‘美的分析’中所得到的
关于纯粹美的结论基本上是形式主义的……等到继
一
分析崇高之后再回头进一步讨论美时,康德对美的
从源头来看,马克思对德国古典美学的继承首 看法有了显著的转变,‘美在形式’转变为‘美是
先得追溯到古典美学的开山鼻祖康德那里。康德的 [=](E%@$ )
道德的象征’,美的基本要素毕竟在内容。”
理论对于后来的许多学者,譬如席勒、黑格尔等 按照朱光潜的观点,康德的思路是前后不一致的,
人,都具有很大的影响。 即书的前半部分说“美在形式”,书的后半部分说
不过遗憾的是,目前国内学术界一些学者对康 “美在内容”。这一观点影响了后来的很多学者,
德美学存在着一定的误解。特别是对他的“美在 比如研究康德很有名的李泽厚。他在《批判哲学
形式”说批评颇多。这其中有些意见是可取的, 的批判》一书中这样评价康德的“美在形式”说:
但对于关键的一点,即“美在形式”说与“美是 “在审美判断这座桥梁之内……‘美在形式’和
道德的象征”这二者的关系,误解的人不少,其 ‘美是道德的象征’,又是它的彼此不同的两
中包括一些前辈大家。依笔者愚见,大约是建国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人体·人性·自然——劳伦斯绘画艺术探微.pdf
- 人参果自然发酵醪中酵母菌种筛选及其发酵性能.pdf
- 人参皂苷Rb1抗小鼠脑自然衰老及其对mTORp70S6K通路的影响.pdf
-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组团绿地使用后评价及调适设计--以上海市淞南八村组团绿地为例.pdf
- 人外周血自然杀伤T细胞分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研究.pdf
- 人居环境绿地系统的结构与形态模式研究.pdf
- 人工地层冻结有限厚度冻土帷幕自然解冻规律.pdf
- 人工授精犬与自然交配犬后代的性能对比研究.pdf
- 人工时效与自然时效对Al-7Si-0.6Mg铝合金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pdf
- 人工模拟与自然的氯盐环境中混凝土氯盐侵蚀相似性研究.pdf
- 从"自然"到"心灵"的超越——论刘勰的自然观.pdf
- 从"自然"到"环境"——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pdf
- 从"自然"到"自觉"——中国修辞学研究转型探微.pdf
- 从"自然的报复"问题看恩格斯自然概念及其当代意义.pdf
- 从"自然神圣"到"自然之恶"--试论欧美现代诗歌的"自然形象".pdf
- 从"非生态"到"生态"美国美术中的自然意识变迁.pdf
- 从Nature看化学科学的发展——为《〈自然〉学科经典系列化学的进程》的出版而作.pdf
- 从“书肇于自然”到“书乃吾自书”——试谈魏晋书法自觉意识的觉醒.pdf
- 从“养”字看儒家“化自然过程为德性培养”的方法.pdf
- 从“单篇教学”走向“课程微整合学习”的自然之道——以《大自然的文字》为例.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