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九章 防排烟系统原_检测--培训
民用建筑防排烟系统;第一节 防烟排烟系统的概述 ;火灾烟气的危害主要有三个方面:
1.毒害性:烟气包含高浓度的一氧化碳(CO)及其他各类有毒气体如氢氰酸(HCN),氯化氢(HCI),对人体产生的直接危害。
2.减光性:烟气极大降低可见度,使人易于失去正确的疏散方向,降低了人们在疏散过程中的行进速度.
3.恐怖性:火灾现场往往使人感到惊慌失措,秩序混乱,形成巨大的心理恐惧,使人失去正常的行为能力 ,严重影响人们的迅速疏散,重则导致伤亡,轻则影响人们身心健康。完全燃烧
;(二)、建筑物中烟气的流动特性
火灾时,由于可燃物不断燃烧.产生大量的烟和热,并形成炽热的热气流。由于高温烟气和周围常温空气容重不同,产生浮力使烟气在室内处于流动状态。
支配烟气流动的能量主要来自燃烧产生的热量。发热量大,烟气温度就高,容重也相比就小,自然在空气中产生的浮力就大,上升速度就快。
建筑物一旦发生火灾,烟气将很快充满起火房间,迅速蔓延至走廊,进入楼梯、管道并等竖井后,数秒钟内即可由下而上蔓延至建筑物顶部,所以采取防排烟措施,搞好防排烟设计与施工,对保证安全疏散,限制火灾蔓延具有重要的意义。;(二).防烟、排烟设计的目的是:
将火灾产生的大量烟气及时予以排除以及阻止烟气向防烟分区以外扩散,以确保建筑物内人员的顺利疏散,安全避难和为消防队员创造有利扑救条件。
因此防烟、排烟是进行安全疏散的必要手段。
设置自然防排烟设施,利用烟气的热浮力特性采用自然排烟和防烟。
设置机械送风、机械排烟系统,对保护区域的实行正压送风防烟和机械排烟。;;对建筑进行防烟分隔或建立防烟封闭避难区。
对建材和家具进行阻燃、消烟处理;
喷洒化学消烟剂或水雾消除烟气中的有毒成分及烟尘粒子。;;二. 防火分区、防烟分区的概念;三、防排烟系统分类;2.机械排烟
分为局部排烟和集中排烟两种方式,也叫负压机械排烟方式。利用排烟机把着火房间中产生的烟气通过排烟口排到室外的排烟方式。
局部排烟方式是:在每个需要排烟的部位设置独立的排烟风机直接进行排烟;其初投资高,而且日常维护管理麻烦,管理费用也高。
集中排烟方式是;将建筑划分为若干个区,在每个区内设置排烟风机,通过排烟口和排烟竖井或风道利用设置在建筑物屋顶的排烟风机,排至室外。排烟稳定,投资较大,操作管理比较复杂,需要有防排烟设备,要有事故备用电源。 ;3.防烟加压送风
对疏散通路的楼梯间进行机械送风,使其压力高于防烟楼梯间前室或消防电梯前室,而这些部位的压力又比走道和火灾区高些。从而可阻止烟气进入楼梯间。
4密闭防烟方式
对于面积较小,楼板耐火性能较好、密闭性好并采用防火门的房间,可以来用关闭防火门使火灾区与周围隔绝缺氧而熄灭。
当发生火灾时将着火房间密封起来,这种方式多用于小面积房间。;四、防排烟系统的组成与原理;(2)排烟口的平面位置应按以下两个规定:
1.每个防区面积按500m2划分;
2.防区内任何地点到排烟口水平距离小于30m, 如图所示。
;2.机械排烟系统的组成
该系统是使用排烟风机进行强制排烟。由挡烟(活动式或固定式挡烟壁,或挡烟隔墙、挡烟梁)、排烟口、防火排烟阀门、排烟道、排烟风机和排烟出口组成。如图所示。
;3.机械加压防烟系统的组成
机械正压送风系统由:
加压送风机、风道、
送风口以及风机
控制柜等组成。
该系统的风源必须
吸自室外,且不应
受到烟气的污染。
一般情况该系统与
排烟系统共同存在,图示。
;加压送风风量,通过送风机和管道送入防烟区,宜在楼梯间每隔三层设一个加压送风口。在前室每层设一个加压送风口。
加压送风机,应设有备用电源。
送风管道上不应装防火阀。;第二节 防排烟系统的设置原则与要求;(一)自然排烟
(1)除建筑高度超过50m的一类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居住建筑外,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和合用前室,宜采用自然排烟方式。
(2)防烟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利用敞开的阳台、凹廊或前室内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自然排烟时,该楼梯间可不设防烟措施。
(3)排烟窗宜设置在上方,并应有方便开启的装置。;下列条件下的建筑物各部位不应采取排烟措施:
建筑高度超过50m的一类公共建筑和建筑超过100m的居住建筑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
消防电梯前室及合用前室不应采用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方式;
净空高度超过12m的中厅;
长度超过60m的内走道。
;(二)机械排烟
一类高层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高层建筑的下列部位,应设置机械排烟设施:
(1)无直接自然通风,且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或虽有直接自然通风,但长度超过60m的内走道。
(2)面积超过10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无窗房间或设固定窗的房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