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羌族家庭习惯法试析393
羌族家庭习惯法试析
李亍 拍=9+
家庭是一定范围的亲属所组成的共同生活组织。狭义的“家庭”,
仅指一夫一妻制个体家庭;广义的“家庭”则指群婚制出现以后的各种
家庭形式。[2]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关系是社会关系的起点,自人类
进入文明时代以来,每个人无不生活在特定的家庭中,充当家庭成员的
角色,在一般情况下,都不可能脱离和逃避家庭生活。羌区是较为封
闭、自成体系的社会,[3]羌人家庭既是经济实体,又是组织生产、经营生
活、繁衍人口,教育子女的由血缘与姻缘建构的群体组织。社会的大量
活动转移到家庭内部进行,社会的诸多功能由家庭运作。羌人家庭在
羌区的社会地位和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恩格斯指出:“家庭,——摩尔
根说,——是一个能动的要素,它从来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随着社会
从较低阶段向较高阶段的发展,从较低的形式进到较高的形式。”[4]羌
族家庭习惯法是随着羌人家庭的形成而产生的,并随着家庭性质、规模
的变化而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其内容丰富,特征突出,至今仍有旺盛
的生命力。笔者在近10年田野调查中搜集到的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对
羌族家庭习惯法作一初步的探讨。
t李鸣,法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中心教授。
[2]杨怀英:《滇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婚姻家庭制度与法的研究》,法律出版社1988年版,
第153页。
[3]羌区主要指今四川阿坝藏羌族自治州茂县、理县和绵阳地区北川县等地。
[4](-s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5页。
394法律史学科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
一、羌族家庭习惯法的历史考察
家庭是人类摆脱孤立无援的状况联合起来抗拒外界敌人的第一个
团体,是早期人类文明中占支配地位的社会组织。羌族家庭经历了从
血缘婚到母系制,再到父系制小家庭的变迁过程,每一阶段的家庭关系
凭借相应的习惯法进行调整和维系,这就决定了每一不同历史阶段的
家庭习惯法的内容和社会价值都有所不同。
1.在原始社会中,人们以血缘亲属关系结合在一起,成为社会组织
的基本聚居单位,即氏族公社。氏族的成员出自一个祖先,他们被血缘
关系牢固地联系在一起,居住在共同的地域,因而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家
庭、氏族村落。每个氏族都有自己的名号和徽号,其目的在于维持全体
氏族成员的共同世系,以便与其他氏族有所区别,习惯法维护按照世系
构成的一脉相承的血缘共同体,保证其血亲成员获得生存安全感。在
氏族社会中,个体必须归属群体,每个部族成员都要依习惯法对其血缘
传统予以认同,必须时时铭记祖先的威严和恩德,部族群体利益高于个
人的现实存在。
原始社会末期,虽然出现了对偶家庭,但“这种对偶家庭本身还很
脆弱,还很不稳定,不能使人需要有或者只是愿意有自己的家庭经济,
因此,它根本没有使早期传下来的共产制家庭经济解体。”(1]所以,在
每个氏族公社中,氏族成员按照性别和年龄等生理条件进行一定程序
的分工,并在他们共同所有的土地上协作劳动,由于收获物还不丰盛,
只能按人口平均分配,习惯法规定:“上山打猎,见者有份”。所有氏族
成员,死后都由氏族出面安葬,死者的财产仍保留在氏族之内,由其余
的氏族成员享有。在经济水平比较低下的生活中,有着共同血缘的氏
族成员都处于平等地位,他们彼此之间相互援助和互相保护,特别是受
到外氏族成员的伤害后,全体氏族成员都要义无反顾地为自己的同胞
复仇,让外族人受到严厉的惩罚,用这种方法来保障氏族内部成员的生
命安全和财产安全。这正如马克思所言:“这些村落的居民来自一个血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3页。
羌族家庭习惯法试析395
统,有共同的语言和风俗,必须相互遵守法律,在法律上互相帮助,合力
攻击和防御。”[1]原始的血亲复仇往往把敌对的整个氏族视为复仇对
象,从而酿成氏族间大规模的械斗,有的甚至进一步扩大为灭绝人性的
战争。羌族地区广泛流传的《羌戈大战》,就是氏族复仇的实证,据说:
在远古时候,羌人刚从西北高原迁来岷江上游时,常被早已定居在
这里的戈基人侵扰,连年打仗,每次都打不赢戈基人。有一天晚上,羌
人都做了一个同样的梦,梦见一个穿白袍的白发白须老人,踏着一朵白
云飘到他们面前说: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完善我国土地污染防治法律体系(1).pdf
-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完善我国土地污染防治法律体系.pdf
-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加强我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pdf
-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完善我国循环经济法制建设.pdf
- 借鉴外国环境权立法,在我国法律中确立和完善公民的环境权.pdf
- 借鉴外国环境权立法在我国法律中确立和完善公民的环境权.pdf
- 借鉴外国经验,建构适合中国国情的警察告知体系——美、英、中三国警察告知的语言分析.pdf
- 金钱债权和非金钱债权终局执行竞合的解决——以不动产为例.pdf
- 金枪鱼渔业统计.pdf
- 金融创新产品担保业务及其相关法律问题.pdf
- 强化办案环节监督制约,保证检察权的正确行使(1).pdf
- 强化公司治理结构与完善公司监督机制(1).pdf
- 强化环境管理实现环境公平的方法和手段 ——美国环境管理经验对中国的启示(1).pdf
- 强化审判监督 维护公平正义——浅谈检察机关审判监督机制的完善(1).pdf
- 强化水库移民前期设计工作的对策和建议(1)(1).pdf
- 强化水库移民前期设计工作的对策和建议(2).pdf
- 强化素质教育 预防违纪犯罪(1).pdf
- 强化刑事审判监督维护司法公平正义——兼论审判监督权与公诉权的分立设置(1).pdf
- 强化应急预案综合演练,提高政企联合应对事故灾难能力(1).pdf
- 强化政府环境责任——修改《环境保护法》的一个视角(2).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