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消化道疾病周.ppt

  1.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消化道疾病周

静脉外渗伤口的处理 Ill度 静脉炎 化疗药物所致静脉炎分级 0级为无疼痛 I级为局部皮肤发红,轻微疼痛; II级为轻度肿胀,灼热,中度疼痛; III级为局部中度肿胀,重度疼痛,水疱形成。直径1cm; Ⅳ级为中度或重度肿胀。顽固性疼痛,水疱1 cm,影响肢体功能。 预防 及时观察穿刺部位,早发现、早治疗 治疗方法 拔管 抬高穿刺部位肢体 热敷或硫酸镁湿敷 外涂喜辽妥 民间疗法:马铃薯、芦荟、红花等 黏贴水胶体敷料或片 状水凝胶 静脉输液外渗 静脉输液外渗是指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腐蚀性的药物或刺激性药物进入了周围组织,而不是进入正常的血管通路。 据报道:经外周静脉给药造成药物外渗的发生率为0.1%~6%。 渗出是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的非腐蚀性的药物或溶液进入周围组织,而不是进入正常的血管通路。 我国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规定:局部注射造成组织坏死,成人大于体表面积2%,儿童大于体表面积5%,属于四级医疗事故。 1.解剖因素 ? 高龄、恶病质、反复多次使用外周静脉化疗或输入其他刺激性强的液体(如甘露醇等)导致血管脆性增大、管腔变小或血流减慢,如果将药物注入这些静脉,则引局部药物浓度升高,诱发外渗。 静脉药物外渗的原因 2.病理因素? 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各种原因引起的淋巴回流障碍(如乳腺癌手术后患肢),采用患肢给药,容易发生药物外渗。 3.环境因素? 寒冷气候会导致静脉收缩,因此在注入药物前应将室温控制在22℃~24℃并注意局部保暖,使血管扩张后再使用细胞毒性药物,在注药过程中也应注意保暖。 4.药物因素? 细胞毒素药物大多pH值低,刺激性强,可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也是造成渗漏的一个重要原因,尤其输注时间较长时更易发生这种情况。注射高浓度化疗药物,或部分药物发生过敏反应也可以导致渗漏的发生。 5.护士因素? 护士对外渗性损伤药物知识掌握不牢固、对药物不典型性外渗未及时发现。对预防措施没有足够的重视 渗漏危害性较大的常见药物 1、血管刺激性药物:葡萄酸钙、氯化钙、氯化钾、碳酸氢钠 2、高渗性药物:甘露醇、50%葡萄糖、脂肪乳等 3、血管收缩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 4、化疗药物:阿霉素、长春新碱、柔红霉素等 5、扩血管剂:丹参、血栓通、丹奥等 1期:局部组织炎性反应期,局部肿胀、红斑、持续刺痛; 2期:静脉炎性反应期,见于渗漏后2~3天,沿静脉走向条索状肿胀、发红,引流淋巴结肿大、疼痛,可出现发热; 3期:组织坏死期,浅层组织坏死,溃疡形成累及皮下肌层,甚至深部组织受累。 药物外渗分期 疼痛和肿胀 早期发红或伴有水泡 逐渐变苍白、褐色或黑色 由组织变性到坏死形成后伤口均为全层伤口,严重者伴有肌腱、血管外露 药物外渗伤口特征 外渗发生的时间 外渗损伤溃疡一般在3~10天内发生 药物外渗的组织损伤的发生时间差异,同种药物外渗后局部反应的时间不一 可能与渗漏的剂量、浓度、接触时间、部位、个体差异有关 * 模板来自于 / * 模板来自于 * 模板来自于 * 模板来自于 * 模板来自于 * 模板来自于 * 模板来自于 * 模板来自于 * 模板来自于 * 模板来自于 * 1 消化道疾病周概况 2 主会场情况 3 护理分会场情况 4 药物外渗伤口的处理 消化道疾病周概况 由广东省医师协会主办,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广东省胃肠肛门医院承办 2014年11月4日-10日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召开 消化道疾病周概况 会议嘉宾阵容强大,大会邀请中国工程院黎介寿院士和樊代明院士以及中外消化道疾病领域的外科、消化内科、肿瘤内科、放射治疗、医学影像、康复、护理等多学科权威专家和医学名家近百人担任相关大会演讲嘉宾、主持人和手术示范专家。国内外消化道疾病领域专家学者逾千人参会。 消化道疾病周概况 大会设主会场1个,分会场9个。并安排了“中山六院同学会交流会”、“造口人联谊会”等活动。 大会旨在为业内精英和专家学者搭建一个高层次、高水平的交流平台,共同探讨消化道疾病领域取得的成果和最新进展,推动消化道疾病领域各学科的共同发展。 主会场情况 会场从早上8:30开始一直到18:30结束,中间没有安排休息及午餐时间 黎介寿院士与大家分享其对肠功能障碍的深度认识 樊代明院士从宏观角度探讨专科化建设过程中应秉持的精品战略 主会场情况 美国NCCN结直肠癌指南专家委员会主席AI B.Benson对 结直肠癌2015年版NCCN指南的更新要点进行精彩解读 此外,郑树、管忠震、汪建平、季加孚、李宁、胡品津以及来自美国的Ste

文档评论(0)

laolingdao1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