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制度资本理论及其理论模型.doc
制度资本理论及其理论模型
周阳敏
摘要:本文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试图将制度作为资本要素构造制度资本理论的分析框架。从制度的不同分类得出不同的制度“所有权”的主体,既而根据不同的表现得到制度资本的利润分享机制。最后运用制度资本理论分析真实世界——税收、企业家高额收入以及政府的转移支付等。
关键词:制度资本 资本理论 制度 演变
中图分类号:F032 F091 文献表示码:A
A Model for Institutional Capital Theory
Fairtown Zhou Ayoungman
()
Abstract: Form the point of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a Framework of Institutional Analysis of Institutional Capital Theory has been tried to be constructed. When institutions have been taken as an element of capital, a sharing mechanism of gain has been set up after analyzing the varying character of every ownership and institutions. At last, I introduced the foreground of this theory, especially apply it to re-understand some concepts of taxation, super-returns of entrepreneur and transferring payment.
Key words: Capital Theory, Institutions, Innovation, Institutional Capital
Document code: A CLC number: F032 F091
一、引言
资本理论是一个既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永恒主题。之所以说它“永恒”,是因为世界各国的一流的经济学家都在持之以恒地探索这个主题。近年来,Boyan Jovanovic(1995)、Herschel I. Grossman Minseong Kim(1998)、Derek Neal Sherwin Rosen(1998)、Raghuram G. Rajan(2000)、Luigi Zingales Jeremy C. Stein(2000)、Joshua D. Angrist Adriana D. Kugler(2001)、Maurice Obstfeld Alan M. Taylor(2002)等都在对资本理论进行研究。资本理论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事实上掌握了解释利润这把钥匙。经过330多年的发展,已经出现了商业资本理论、农业资本理论、多部门资本理论、资财资本理论、生产资料资本理论、马克思主义资本理论、财富资本理论、非生产要素资本理论、时间资本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等(崔友平,2000)。最值得一提的是,近四十年来,人力资本理论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他们认为,人力资本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源泉,有的经济学家还将人力资本纳入生产函数进行研究,探讨人力资本的保值与增殖规律,以及人力资本参与企业利润分配的机制,有的则进一步分析人力资本投资及其核算等等。国内学者也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探讨新时期劳动价值的含义并加以拓广,如史正富(2002)指出“净剩余分享模式或产权安排的多元化已是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事实”,即各类人力资本所有者与其他资本的所有者共同参与分配。国内外的这些资本理论提供了分析企业利润和社会财富的源泉及其分配制度的安排方式,进而构造了产权安排模式。但是,这些资本理论没有从资本的更现实的涵义出发,尤其是没有吸收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企业和资本的思想。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市场中的企业可以被理解为一个(或一组)由各类资源所有者缔结的市场合约(周其仁,2000),“当企业家或代理人依据合约赋予的有限的要素使用权直接指挥生产,而不是根据瞬时的价格变化来组织生产并向市场出售产品”,企业就产生了(张五常,1983)。因此,与企业家签订合约的所有要素的所有者都是平等的,那么在此意义上,这些要素就是我们一直在传统上坚持的资本的涵义。事实上,按照传统的观点,资本就是可供投资的财富及其可产生权力的收益。这样,不仅可以将原来“资本”意义上的物质资本、劳动力、技术、人力资本纳入“资本”的范围,而且还可以将制度作为资本要素放进资本理论的研究之中。
本文就是试图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将制度纳入资本范畴,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