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龙岩学院微滤mf
第一节 概 述 MF、UF、NF和RO的共同特点是以静压差为推动力而达到分离目的。它们的区别是分离精度不同,因而压差也不同。按IUPAC的定义如下: 微滤(MF):指大于0.1μm的微粒或可溶物被截留的压力驱动型膜过程。 超滤(UF):指小于0.1μm大于2nm的微粒或可溶物被截留的压力驱动型膜过程。 纳滤(NF): 指小于2nm的微粒或可溶物被截留的压力驱动型膜过程。 反渗透(RO):指高压下溶剂逆着其渗透压而选择性透过的膜过程。 由于分离的精度不同,因而其原理、过程用膜及操作方式也不完全相同。 第二节 微 滤(MF)基本过程 微滤(Microfiltration)又称为“微孔过滤”,它是以静压差为推动力,利用膜的“筛分”作用进行分离的膜分离过程。 MF膜具有比较整齐、均匀的多孔结构,在静压差的作用下,小于膜孔的粒子通过膜,大于膜孔的粒子则被阻拦在膜的表面上,使大小不一的组分得以分离。 MF作用相当于过滤,由于微孔滤膜孔径相对较大,孔隙率高,因而阻力小,过滤速度快,实际操作压力也较低(1~2atm或bar[巴])。 MF主要从气相和液相物质中截留微米及亚微米级的细小悬浮物、微生物、微粒、细菌、酵母、红细球、污染物等,以达到净化、分离和浓缩的目的。被分离粒子的直径范围为 0.1~10μm。 MF膜在过滤时介质不会脱落,没有杂质溶出,无毒,使用方便,使用寿命较长,同时,膜孔分布均匀,可将大于孔径的微粒、细菌、污染物截留在滤膜表面,滤液质量较高,也称为绝对过滤(Absolute Filtration)。适合于过滤悬浮的微粒和微生物。 MF的特点 与深层过滤介质如硅藻土、沙、无纺布相比,MF膜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属于绝对过滤介质 ②孔径均匀,过滤精度高 ③厚度薄,吸附量小。MF膜的厚度一般为10~200μm。 ④通量大。由于MF膜的孔隙率高,因此在同等过滤精度下,流体的过滤速度比常规过滤介质高几十倍。 ⑤无介质脱落,不产生二次污染。 ⑥颗粒容纳量小,易堵塞。 MF分离机理 尽管普遍认为MF的分离机理类似于“筛分”,但在这种“筛分”过程中,MF膜的结构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膜的结构不同,截留机理也有较大差异。 对于MF膜,比较公认的有两种结构,一种称为“筛分”膜(screen membranes),它拥有几乎完美的圆柱形孔,这些孔或多或少与膜表面垂直并随机分散。用核刻蚀法制备的PC膜即属该类。 另一种是“深层”膜(depth membranes),其孔是弯曲不规则的,膜的表面也很粗糙,一部分孔的路径与膜表面是平行的。通常的商品PVC、PVDF、PTFE、CA、PES和PP等材质膜即属该类。 MF分离机理(续) 可分两大类: (1)膜表面层截留:又分有①机械截留(筛分截留),指MF膜将尺寸大于其孔径的微粒等杂质截留;②吸附截留,指MF膜将尺寸小于基孔径的微粒通过物理或化学作用吸附而截留;③架桥截留,指固体颗粒在膜的微孔入口因架桥作用而被截留。 (2)膜内部截留(也称为网络截留),这种截留发生在膜的内部,往往是由于膜孔的曲折而形成。 除上述截留之外,某些情况下,还有静电截留。 终端过滤,原料液置于膜的上游,在压差推动下,溶剂和小于膜孔的颗粒透过膜,大于膜孔的颗粒则被膜截留,该压差可通过原料液加压或透过液侧抽真空产生。 随时间的延长,被截留颗粒将在膜表面形成污染层,污染层且不断增厚和压实,使过滤阻力增加,在操作压力不变的情况下,膜渗透速率将下降。因此这种常规过滤操作只是间歇式的,必须进行周期性的清洗,不过其简单易行,适宜小规模的场合和初步检测膜的性能。若在工业上应用,建议在固含量低于0.1%的情况下使用。 错流过滤是工业上应用的最常见的一种操作方式。尤其是后面地陆续介绍的UF、NF和RO。其特点是原料液以切线方向流过膜表面,在压力作用下小于膜孔的微粒和溶剂透过膜,大于膜孔的颗粒则被截留形成污染层,但与终端过滤不同的是料液流经过膜表面时产生的高剪切力可使沉积在膜表面上的微粒扩散返回主体流,被带出膜组件。 由于过滤导致的微粒的沉积速度与流速产生的剪切力引发的微粒返回主体的速度达到平衡,可使污染层不再增厚而保持在一个较薄的水平,因此膜通量可以在较长时间内稳定在一定的水平。 污染层的厚度与压力有关,也与流量有关,为了使膜的污染程度最小,要有合理的压力和流速的匹配关系。 第三节. 微滤膜的性能测定 主要有:厚度、过滤速率、空隙率、孔径及其分布等4个方面。 膜厚通常用0.01mm的螺旋千分尺测定,较严格的方法是以专用的薄膜测厚仪测定。 过滤速度是以恒压连续过滤装置测定流体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单位时间内透过单位膜面积的液体量。 空隙率是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