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蒙-诗书传文韬 笔锋汇武略.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刘蒙-诗书传文韬 笔锋汇武略

刘蒙:诗书传文韬 笔锋汇武略人物档案 刘蒙,笔名阿蒙。1952年生于南京,毕业于清华大学,后又在军事院校深造,从事过科研,当过军事外交官、联合国军事观察员等。获芬兰总统授予的一级骑士勋章。现任总装备部科技委委员,中国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在中国的众多艺术门类之中,书法以其特有的文字特点传承于今,成为人们修身养性、以笔拓宽内心世界的首选。现在很多人都在研习书法艺术,并在其中找寻着自己与这个世界的契合点。刘伯承元帅之子——刘蒙就是其中之一。 刘蒙身材魁梧硬朗,已经60岁的年纪但看起来依然神采奕奕。刘蒙,1952年生于南京,毕业于清华大学,后又在军事院校深造,从事过科研,当过军事外交官、联合国军事观察员等。现任总装备部科技委委员,中国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研习书画度时光 刘蒙自幼酷爱书法,8岁便在父亲的指导下临摹书贴,后师从官付先生学习书画,又先后得到启功先生和李真将军的指点。书法初学颜真卿,而后上窥魏、晋,下涉宋、明,在继承古人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能正草隶篆,擅长行书。 了解刘蒙的人都知道,读书和习字是刘蒙的两大爱好。“我做过科研,做过指挥官,也在国外做过外事工作,如果问我最喜欢的是什么,我觉得还是书法。书法伴随我度过了不同职业阶段的日日夜夜。”一说到书法,刘蒙就显露出兴奋之色。 老诗人纪宇在《阿蒙诗传》中这样描述刘蒙:“驻外有多少荣辱甘苦/非亲身经历很难共鸣其中/取动你有古典情结/下榻处自有羲之真卿/虽然大使馆没有鹅池/曲水流觞长现在心中/你有知音无形中来去/书法伴随你春夏秋冬/思想之夜,夜色朦胧/思乡之晨,晨光微明/砚台里磨着风云岁月/鼻尖上凝着老槐热梦……” 刘蒙告诉记者:“我的书法启蒙老师是父亲。父亲让我每日读书、习字,寒暑不辍。当时我写作业的房间在爸爸的办公室后面,父亲经常从办公室出来看我是否在练习。慢慢的,随着年纪的增长,我从被迫学到主动学,逐渐喜欢上了书法。在几个兄弟姐妹中,我和弟弟的书法写得较好,这都是父亲管教的结果。” “之后,我有幸聆听启功先生的弟弟——官付先生的课,听他讲理论。有一次,我看官付画柳树,在柳树上添了枯枝。我很不解。他问我,你可曾发现大柳树有什么共同点?我并没有注意过。他说,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所有成年大柳树上都有几根枯枝。其实无论写字、作画,首先要有精细的观查。这件事使我受益匪浅。从那之后,我看贴都看得非常细致。” 书法陪伴了刘蒙驻外20多年的时光。 “我在国外待了二十多年,国外是没有宣纸的,我就用餐巾纸写,但是餐巾纸会洇墨,下笔必须要快。这使得我被迫练习了中锋用笔,所以我写草书很快。” “书法使我得以在整体中体会到古人的笔法。我会比较关注留白,因此我喜欢的字是那种稳重、大方的,给人一种整体的美感。我最欣赏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作品,这是中国书法艺术的最高峰。”刘蒙说。 刘蒙还告诉记者,练习书法,临摹非常重要,“不摹不得法”,但也不能过于注重临摹。他举例说,历史上曾有王羲之和王献之并存。因为他们各具特色,王羲之的字可以说是笔断而意连,王献之的字却是外拓的,放出来的感觉。后来又有米友兰临摹米芾的字,临了一辈子,最后变成了鉴赏家。所以说,不能一味临摹,还要有创新和个性才能形成自己的风格。 书法是载体,书法背后其实是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爱书法,爱的也是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 “刘蒙在几十年的军人生涯中能一直保持对学问和诗书艺术的追求和创造激情,这是更为难得的。由于军事外交官丰富多采的生活经历,使刘蒙对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当代性有充分的了解,而传统的古典文化修养成为他安身立命的文化之根,使他不仅仅尽忠于军事长官的职守,同时也成为了向外邦各界传播中国优秀古典文化的大使。”广东美术馆客座研究员、广州艺术博物院客座研究员李公明评论说。 翰墨深处皆文化 “总的来说,我临摹明代以前的字较多,主要还是吸取明代以前的营养吧。”从最初临摹颜体字的多宝塔碑,到临兰亭序,再到后来临米芾等书法家的字,刘蒙感受到了自己的不断进步。他告诉记者,以前也曾用过米字格,因为最早比较注重结构,后来就更注重笔法了。 纪宇在《阿蒙诗传》中这样描述刘蒙:“爱恋不够的离骚乐府/诵读不断的史记孔孟/抄背不尽的唐诗宋词/写抒不尽的思乡深情/这一笔勾点,上窥魏晋/这一划撇捺,下涉宋明/问世界何时天净沙/看人间正是满江红/中国如水似火的岁月/华夏如锦似绣的文明/冷时御寒,笔管生热/暑时送冰,字行来风…….” 李公明也说:“中国古典文化的确是博大精深,为学者首重学识、素养和情怀,而对于技艺的培植、法度的谨严也是孜孜以求。刘蒙习书以颜体入手,得益于浑厚朴实、端庄严正的风骨。南宋人陆游曾言:学书当学颜,实为精允之论。学颜,然后上溯魏晋、下探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