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新苗教授小针刀治疗舌咽神经痛经验撷要.docVIP

叶新苗教授小针刀治疗舌咽神经痛经验撷要.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叶新苗教授小针刀治疗舌咽神经痛经验撷要

叶新苗教授小针刀治疗舌咽神经痛经验撷要摘要:恩师叶新苗教授系浙江中医药大学,医德崇高,技艺精专,治学严谨,从事针刀研究20余年,精研勤思、创新总结,尤精于针刀治疗疑难杂病,深得病家赞誉,笔者从事师数年,亲聆教诲,获益匪浅。现将恩师叶新苗教授针刀诊治继发性(颈源性)舌咽神经痛的经验介绍如下,以同飨道。 关键词:叶新苗教授小针刀 治疗 舌咽神经痛 【中图分类号】R-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2-0194-01 恩师叶新苗教授系浙江中医药大学,医德崇高,技艺精专,治学严谨,从事针刀研究20余年,精研勤思、创新总结,尤精于针刀治疗疑难杂病,深得病家赞誉,笔者从事师数年,亲聆教诲,获益匪浅。现将恩师叶新苗教授针刀诊治继发性(颈源性)舌咽神经痛的经验介绍如下,以同飨道。 颈源性舌咽神经痛是继发性舌咽神经痛的一种,由于病因不明,一般认为是因为颈椎退行性病变致椎神经收到刺激或压迫,引起椎动脉痉挛或椎动脉因椎体移位、骨刺致受压,使官腔狭窄,血流量减少,造成舌咽神经脊髓核供血不足,从而导致舌咽神经痛的发病,临床表现多为双侧或单侧咽部、颈部、耳后部发作的、短暂而剧烈的刀割样、烧灼样、电击样疼痛。是临床上难治性颈源性疾病之一。传统中医疗法常以针灸、推拿、中药调服,西医治疗则为西药治疗、神经阻滞、显微血管减压手术为主。虽有一定的疗效,但往往对病程较长症状较重的患者效果不理想。因此,叶教授在不断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其中小针刀治疗舌咽神经痛有较好的疗效。 1 舌咽神经解剖 1.1 舌咽神经颅外部的走行。舌咽神经颅外部的走行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舌咽神经与迷走神经、副神经、岩下窦及颈内静脉一起自颈静脉孔出颅,在近颈静脉孔下缘处膨大形成下神经节6又称岩神经节8,在下神经节的稍上方可见形态较小的上神经节。下神经节位于颈静脉孔下侧的岩小窝内,与周围组织结合紧密,不易分离。 1.2 舌咽神经与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 1.2.1 舌咽神经与颈内动、静脉的关系:舌咽神经出颈静脉孔后,先位于颈内动、静、脉之间,沿颈内静脉的前内侧,向前下走行1-2cm后,位于颈内动脉的浅面。 1.2.2 舌咽神经与迷走神经和副神经的关系:迷走神经、副神经开始位于舌咽神经的后内侧、颈内静脉的前内侧。 1.2.3 咽神经与舌下神经的关系:舌下神经自舌下神经管出颅后,位于舌咽神经的内侧,且相距稍远 1.2.4 舌咽神经与茎突的关系:舌咽神经位于茎突的内侧及深面,右侧为舌咽神经与颈上神经节的关系 舌咽神经的后方隔椎前筋膜与位于第,颈推体前方的颈上神经节相邻。 2 临床表现 多数都在50岁以上起,疼痛部位常分布于扁桃体区、咽部、舌根部、颈部、耳道深部、下颌后区处;疼痛性质呈剧烈,呈阵发性发作,针刺样疼痛;发作时间常以早晨、上午频发,睡眠时可有发作,持续仅数秒至1分钟,时发时止,不发作时完全正常,初期发病次数较少,以后逐渐增多并加重且病程可呈周期性,每次发作期可数小时,数天、数月不等。且在说话过多、吞咽、进食、刷牙及情绪激动时诱发疼痛且间隔时间短。大部分患者疼痛以耳心及颈部最为明显,轻触即可诱发,故有“压痛点”或“疼痛激发中心”之称。严重者可有心律不齐、心跳停止、昏厥、抽搐、癫痫发作、喉痉挛、腮腺分泌过多等现象以致患者于坐卧不安影响正常生活,不敢讲话和进食。颈源性舌咽神经痛患者一般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 3 针刀治疗部位及方法 3.1 体位、定点、消毒、局麻。 体位:取坐位或俯卧位颈向前屈,将颈椎完全暴露与外部。 定点:①舌咽神经出口处;②枢椎棘突(头后大直肌、头下斜肌起点);③第一、二颈椎横突;④患侧椎旁阳性点。 消毒:碘状常规消毒各定点。 局麻:配制液(2利多卡因2ml、0.9生理盐水3ml) 3.2 刀刃方向、方法。原则上使刀口线和颈椎纵轴平行或与治疗之肌肉纤维走向平行,并将刀口压在进针点上;加压分离在进针刀之前,先用拇指指甲按进针方向,用力按压进针点,使其深层的神经、血管向侧方移开,避免进针刀时受到损伤。刺入,捏针刀手姿势不变,双手协调寻找筋结状的纤维混合物,当针刀触及韧性物时,产生阻力感,顺纤维方。向连续疏通剥离2~3次,粘连组织被松解时,术者手下有针刀落空感。注意针刀不要再深刺,损伤大神经的血管。治疗过程中,进针的同时不断询问患者感觉,如遇患者出现剧痛、触电、窜麻样感觉,应稍退针刀,调整进针方向2mm,继续进针刀,直达病变层次。治疗后用创可贴贴之。每次治疗1-3个点,每周治疗1次。 4 针刀治疗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4.1 避开椎动脉与颈部神经。颈侧面脂肪结缔组织较薄,治疗时需要手指触及并压住定点处的横突或关节突骨性突起标志,使皮肤到骨面距离更近,针刀沿手指甲缘刺入至骨面,所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