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诗词比较点轻松鉴赏古诗词.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找准诗词比较点轻松鉴赏古诗词

找准诗词比较点轻松鉴赏古诗词诗歌鉴赏能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美的熏陶,有助于学生吸取优秀文化精华,感受语言文字魅力。然而,古典诗词因其年代久远,语言艰涩,语义简约,学生知识面较窄,很难与古诗词产生共鸣。因此教给他们一些可行的鉴赏方法非常重要。我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总结,认为指导学生找准比较点,对诗歌进行不同角度的比较,能让学生较快进入情境,把握意蕴。 一、立足诗歌语言,感受古诗词字斟句酌的艺术魅力 诗歌归根到底是一门语言艺术,它注重炼字炼句,“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就是古人锤炼语言的生动写照。经过锤炼的字词句,往往最能表露诗歌情感和体现诗歌语言艺术。我们如果能抓住最能体现作者心力的落脚点,就能快速破解古诗词的情感和艺术之间的“密码”。 第一,比较语序。古诗词语序颠倒的现象十分普遍,诗歌语序的颠倒,符合近体诗平仄和对仗的要求,更能突出诗人的情感侧重点。改变原诗的语序来鉴赏,可使学生更易把握诗词的重心。如:王维《山居秋暝》,将“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一句的语序调整一下变成:“浣女归竹喧,渔舟下莲动。”让学生比较哪一句效果更好。经过反复咀嚼品读,学生一致认为还是原句好,原诗符合“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感知顺序,突出了环境的幽深,更好地表现诗人恬静的内心世界,而改动后的句子只是先知先觉的陈述,失去了情趣。 第二,比较炼字。替换诗词中个别字词进行比较,帮助学生掌握理解遣词用句的匠心独运。如杜甫《春望》的“感时花溅(流、落)泪,恨别鸟惊心”,用“流”或“落”代替“溅”,哪一种更有效果?学生不难发现,从语意的角度,似乎都可以,但“流”、“洒”、“落”字给人平凡无奇感,与后文的“恨别鸟惊心”之“惊”字极不协调,而“溅”字则更传神地描绘出诗人因感时恨别而看到那本可令人愉悦的鸟语花香时不但不舒心释怀反而泪落心惊的情状,更增添了诗人的离愁别恨,一“溅”一“惊”更显新奇、形象。 第三,比较叠韵。叠音词在古诗词中是比较常见的,如果我们对之进行删减,将会更加凸显原诗叠音词的效果,更易体会古诗词独具特色的音韵之美。《迢迢牵牛星》用了“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六个叠音词,历来被诗家认为是叠音词运用的典范。“迢迢”写出了牵牛星之遥远,“皎皎”写了织女星之柔美,“纤纤”写素手之细,“札札”写机杼之声,“盈盈”写银河水之清澈,“脉脉”写相思之深切。这些叠音词不但富有很强的韵律美,还细致描绘了宁静淳美的情景,使诗歌质朴清丽,情趣盎然,抒写作者内心的情感,容易激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二、立足主客体特征,让学生体悟古诗词苦心孤诣的艺术效果 诗家喜欢用各种艺术手法进行烘托渲染,以突出情感。他们要么巧用比兴,要么抑扬交替,要么反用其意,要么对比映衬……但无论采用什么艺术手法,都不过是通过客体(诗歌中写的东西)来表现诗人的感情(主体)。我们只有立足客体的形神特征,才能发现主客体的相似点,才能更快速地到达诗歌主体的内核。 首先,抓住比兴的相似点,鉴赏全诗情感氛围。如《氓》第三、四章:“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一方面借桑和鸠暗喻女主人公恋情的变化,一方面塑造女主人公的形象,抓住这一点,有助于读者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其次,抓住对比映衬的不同点,快速把握诗词的倾向性。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对比鲜明,社会不安、民不聊生、社会腐败均被写得入木三分。第三,抓住乐景哀景的对应点,立足客体特征,洞悉作者的写作意图。如:“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白居易)春夜风景美丽,而自饮自酌、苦闷难解更表现了诗人的孤独寂寞。 可见,无论是比兴、抑扬、反说,还是对比映衬、乐景哀景,找准诗词中主体客体的可比点,可使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进行比较,感悟也更深刻。 三、立足意象意境,让学生品味古诗物象的丰富内涵 物象是指客观的景、物、人,同一物象在不同的语境中会有不同内涵,即意象。几个包含主观感情的意象组合而成的情境氛围就是意境。因此,不同的意境决定物象的不同寓意,换句话说,同一物象在不同的意境中会有不同的情感内容。只要我们立足意境,抓住作者的情感点,不难分析出物象的不同含义。如“柳”,因与“留”谐音,往往暗喻留恋,是离别的代名词,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表现了词人对恋人的留念;又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表现对故乡的思念;“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表现对友人的不舍。然而“柳”在一些诗句中又有不同的寓意,如:“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涤。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此处,“柳”又是美的化身,表现了春天的蓬勃生机。又如:“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