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银行出差错缘何总让客户吃亏
银行出差错缘何总让客户吃亏最近南京市民丁先生成了社会上热议的大红人,更被网民调侃为“史上最聪明的储户”,因为当他和银行玩了一个小把戏时,银行的反应却颇具黑色幽默,令人捧腹大笑后,只能一声叹息。
“吞吐”有别方显霸气本色
前几天,丁先生在南京下关区中央北路附近的一家自助银行存款时,由于机器故障,刚存入的一万元现金被机器吞没,无法在账户中查出,心急火燎的丁先生即可致电银行,工作人员却告知他要等两个工作日才能处理好。
丁先生暗自叫苦,10000元毕竟不是小数目,万一之后再有其他储户存款时也出现吞钱情况,到时候谁能说得清呢?更糟糕的是,万一这钱吐出来被别人拿走,那就更难追回了。心里越想越不踏实,但银行工作人员态度又如此坚决,此时丁先生灵机一动,用另一个电话再次致电客服,假称在ATM机取款2000元,机器却吐出了5000元,多吐了3000元,问怎么办?令丁先生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招还真灵验,电话那头立刻回话:你等着,银行工作人员马上就来。果不其然,大约5分钟后银行工作人员匆匆赶到。当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刚刚还愁眉不展的脸上突然露出了哭笑不得的表情。
“我也很无奈啊!半年前,我的钱被吞过一次,如实向服务热线反映,电话不知打了多少遍,没见有人到现场,等了好几天也没处理。”丁先生称,正是基于那次经验,所以这次才耍了个小心眼。
银行急谁所急?
此事一经媒体报道,立刻在网上炸开了锅,虽然有部分网友认为尽管银行服务不到位,但丁先生撒谎终究是不对的,但更多的网友则力顶这种做法,认为正是由于客户利益受损时,银行态度漫不经心,才逼得丁先生出此下策。而对银行责权不等、服务意识差的各种诉苦和抱怨更充斥着网络。
网友“雨淋淋”说:“银行不是都宣称急客户所急,想客户所想吗?怎么做出来的事情却是急自己所急,想自己所想呢?客户损失它一点不急,自己损失却急得跳墙!”“断剑日记”则调侃道言:“银行出动速度可比110还快啊,以后公安消防都该好好向银行取取经了。”还有的直言:“这条新闻相当实用,受益匪浅,今后去银行存款就用这招防身了。”“优闲叔叔”更是大说反话:“这位丁先生应该好好感谢那位客服。因为一万元被吞,最多也就损失一万元;可机器多吐三千元,那可是真心要你把牢坐穿啊。银行快速出动,是为了把你从犯罪的悬崖边拯救回来。”
银行解释难自圆其说
对于“吞吐”有别的尴尬行为,事后银行工作人员解释称:“如果是机器吞了钱,现金进入机器的保险箱,那是安全的,而且现场有监控,对账无误后会返还给顾客的;如果是机器多吐钱,就影响现金安全,他们必须到场处理”。
然而这种解释却很难自圆其说。因为机器多吐钱,的确会影响现金安全,但吞了钱,也不见得客户的钱就是安全的。去年上海嘉定区的李先生的遭遇就证明了这一点。
当时李先生去当地某银行存款时数千元现金被ATM吞没,李先生在与银行客服沟通时,谁知机器又鬼使神差般地恢复运作了,排在他后面的客户又接连上前存款。银行于次日将轧账后多出的5800元差额返还给他。可李先生却称,银行返还的钱与自己实存数额相比少了3100元,这笔钱很可能在机器故障时被存入了后面储户的账户中。由于双方始终无法达成一致,最终李先生提起上诉。
李先生认为,银行机器周围安装了多个摄像头,只要银行出具监控视频就能够证明他存入多少钱,但银行表示无法通过观看监控视频确认李先生究竟存入了多少钱。因为他没有在银行摄像头监控下,一张一张清点存款数额后再放入存钞盒内。基于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法院最后认为李先生的主张仅是他的单方陈述,未能提供有效证据而驳回请求。
上海公义律师事务所熊立民律师告诉记者,从这则案件中可以发现,ATM机吞钱后客户资金并非绝对安全,所谓“现场有监控,对账无误后会返还给顾客”的说法必须建立在“对账无误”的基础上,但如果储户对对账结果表示异议时,储户往往也无可奈何。即使进入司法程序,由于缺乏证据,储户也很难打赢官司。南京的丁先生正是基于机器吞钱故障可能引起纷争的现实考量,才不得不出此下策。
由此可见,之所以银行前后态度冰火两重天,并非因为吞钱安全吐钱危险,而是因为机器吞没的是客户的钱,风险在客户那头(即使将来客户诉讼银行也不怕),而多吐的是银行的钱,风险在银行这头。这实际上反映出的是银行唯利是图的选择性服务本质。
“离柜概不负责”对人不对己
就在这件黑色幽默事件发生的同时,上海也发生了一件颇具争议的银行取款纠纷。上海市民陈先生去某银行取4000元钱,由于时间匆忙,陈先生在离开柜台后,并没有重新清点金额。然而当天中午却接到银行电话,工作人员称,柜员在数钱时出了错误,让他速速送回多给他的1000元钱。陈先生就纳闷了,你们柜台上不是写着“离柜概不负责”的吗?怎么现在又要我还钱了?更何况,陈先生表示当时取款后根本没数钱就塞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