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东部茶树害虫种类调查及防治.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福建东部茶树害虫种类调查及防治

福建东部茶树害虫种类调查及防治摘要:本文根据福建东部的茶树种植为基础来探索该地区的茶树害虫种类与一般的防治办法。在对福建东部茶树害虫种类实施调查的过程中,通常采用计算的办法使得调查结果更加可信,在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一些茶树病虫害的防治办法。 关键词:福建东部;茶树害虫;调查;防治 为控制农残, 对茶树害虫进行科学治理, 我们于1997 年- 1999 年在福建东部绿茶区中害虫发生严重、用药频繁的福安市溪柄镇, 做了害虫种类普查、茶农技术培训和定点系统测报 的试验示范工作。为在福建东部开展无公害茶园建设摸清了病虫情况, 掌握了虫情动态, 培训了技术力量。现分别总结如下: 1 常见害虫种类全面普查 近20 年来福建东部绿茶区的茶虫发生动态有了很大变化, 总的趋势是: 大虫向小虫演变, 食叶性向吸汁性害虫演变, 发生代数少的向发生代数多演变, 繁殖力低向繁殖力高的害虫演变, 栖息叶面的害虫向栖息隐蔽的害虫演变。为了摸清福建东部绿茶区近年茶虫的发生动态, 于1997 年6 月开始, 组织了宁德市农校茶学专业的学生对福安溪柄镇的北山、马厝、山等村的茶园进行全面普查。调查时, 根据不同品种和不同类型划分茶园, 每块地按五点取样, 每2 天调查一次。分别记载害虫种类、危害部位和程度。 调查结果表明, 尽管不同品种、不同类型的茶园, 害虫种类稍有差异, 但常见害虫有: 螨类、叶蝉类、蚧类、粉虱类、尺蛾类、毒蛾类、刺蛾类、蓑蛾类、卷叶蛾类、象甲类、钻蛀害虫(茶枝镰蛾、茶吉丁虫) 、地下害虫(大蟋蟀等) 、茶蚜、茶蚕等14 类。 2 定点调查与防治 为了及时掌握病虫发生发展动态, 分别在溪柄镇和宁德市农校建立2 个茶树病虫测报点, 每5-7 天系统调查观察一次, 分析预测主要害虫的发生发展情况, 并及时印发病虫情报, 为茶农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二年多来, 已先后向溪柄镇26 个村的广大茶农印发《病虫情报》 ( 后改为《溪柄茶园》 ) 12 期, 大大提高了茶农科学用药的水平。 2.1 假眼小绿叶蝉 2.1. 1 调查方法 ①检叶数虫法(适用于中小叶种茶树调查) 。 根据当地主要类型茶园, 选择有代表性地块(每一调查地块面积667m2 左右) , 以5 点取样或隔行跳跃式取样, 每点调查叶片100 张, 从4 月开始, 每5- 7 天调查一次。以晴天露水未干时调查为好,阴雨天全天可进行。在新芽叶长出之前, 查上年留下的叶片。芽叶生长季节, 查当年生长的嫩叶( 一般查芽下第二叶或对夹第二叶) , 采茶结束后, 查当年留下的新叶。在选定的调查点上, 先查看丛面叶片正面是否有成虫和若虫, 再轻轻翻转叶片, 检查叶片反面的成虫和若虫数。调查时动作要轻、快, 防止虫逃脱, 避免重数和漏数, 记录调查总叶 片数和成虫若虫数。 ②盆拍法。 选择当地主要类型有代表性茶园,从4 月份开始, 用5 点取样法或跳跃式取样法, 每5- 7 天调查一次, 每点5 盆。调查时以内径24 %,34cm 的长方形搪瓷盘或内径32.5cm 的白脸盆为佳。先在盆内涂抹肥皂水或机油, 将盆接在茶蓬下方, 同时迅速拍打茶蓬3 次, 振落茶丛中的假眼小绿叶蝉, 迅速计数落在盆内的成、若虫数。 2. 1. 2 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表明, 假眼小绿叶蝉在闽东绿茶区的发生消长情况是: 常年有2 次盛发高峰期。第一盛发高峰期在4 月下旬至6 月上旬间, 第二盛发期在11 月上旬至12 月中旬。且假眼小绿叶蝉与蜘蛛之间存在明显跟随现象, 假眼小绿叶蝉多时, 蜘蛛也多。假眼小绿叶蝉的发生与温、湿度( 包括降雨量) 等关系密切。旬平均气温在15 - 26℃之间,对其生长发育最适宜。而旬平均温度高于26℃ 或小于15 ℃, 则不利其生长发育, 虫口逐渐下降。同时, 时晴时雨、雨量不大, 相对湿度80% 时,有利发生。雨量大、雨期长或久旱不雨的气候条件, 均不利其繁殖, 虫口减少。从福安1998、1999 两年的气候条件看, 冬春气温偏高, 1- 2 月份旬均温在7.2- 14.5 ℃, 3- 4 月份气温回升快,再加上茶园冬季施肥较充足、长势郁蔽、芽叶稠密、营养条件适宜, 则第一代若虫出现时间早。随着近年春茶嫩采, 尤其“明前茶”嫩采, 早期的假眼小绿叶蝉卵多数被采除, 遗留下来者为数不多,故第一盛发高峰期也相应延长、推迟。影响第二虫口盛发高峰期的因素比较复杂。除了气象因子的影响外, 春、秋茶多次分批采摘, 特别是闽东地区绿茶区多次分批嫩采( 增加采摘次数3- 5 批次, 施药治虫等等人为的因素, 也会影响假眼小绿叶蝉的数量与消长。因此, 近两年来, 虽然9- 10 月的气温适宜假眼小绿叶蝉的生长和发育, 但在11 - 12月份暖冬的条件下,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