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学中IPv4及IPv6互通.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实验教学中IPv4及IPv6互通

实验教学中IPv4及IPv6互通摘要:为了适应当前IPv4向IPv6网际互联协议的过渡,简述了教学过程中的采用的几种过渡技术,包括:双协议栈技术、隧道技术和透明转换技术,以及他们的特点。此外,该文重点讲述了利用PackedTrace搭建IPv4与IPv6互通实验环境的具体操作与配置。 关键词:IPv4到IPv6;双协议栈;隧道技术;透明转换;网络实验;PackedTrace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16-3914-03 The Conversion from IPv4 to IPv6 of Environment Configuration in Laboratory Teaching YANG Zi-tian, ZHAO Tong-yuan (College of Zhangjiagang,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uzhou 215600,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current Internet Protocol Conversion from IPv4 to IPv6,we briefly introduce server methods for conver? sion in teaching,including Dual Stack method,Tunnel method and Transparent conversion method,and their properties.In addition, we fo? cuses on the use of PackedTrace to build IPv4 and IPv6 interworking experimental environment of the specific operation and configuration. Key words: IPv4 to IPv6; dual stack; tunnel method; transparent conversion; Laboratory environment establishment; Packed Trace 在《计算机网络基础》实验教学中,网际互连协议配置应用(Internet Protocol Management Application)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实验内容之一。当前全世界IPv4地址数量日趋紧张,不管是学术方面,还是商用方面,从IPv4到IPv6的过渡已经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IPv6良好地解决IPv4技术的瓶颈问题,并且,构建IPv4/IPv6过渡兼容性平台(Transition Compatibility Platform)[1],是掌握下一代新技术的良好途径。IPv6技术相对于IPv4的优越性以及它在下一代Internet技术中的地位,使得IPv6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相关专业都开设有关IPv6技术的课程,但是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环节,高校普遍存在教学过程中IPv6实验环境跟不上而导致实验开展难度大的问题,使得教学内容无法真正落实,效果也很不理想。 于是,该文很好的阐述了现今主流的IPv4向IPv6过渡的技术。给高校教学过程中涉及到IPv4转IPv6的教师及实验师提供一个思路。 下面就从协议过渡策略,实验环境的建立方面作简要分析。 从IPv4向IPv6的转换目前还处于实验室阶段,可以说处在一个相当长的过渡时期,但是,形势迫切的需要两种协议之间转换技术的成熟.在此过渡期间,我们需要IPv4与IPv6实现共存,并要解决好互相兼容的问题。通过该文介绍的几种过渡技术,最终实现IPv6全球Internet。又通过该文提出的实验,学生可以更深刻的理解这一问题,并亲自动手使其能相互兼容,能通过实验对两种策略的概念及具体实施有了更为清晰和深刻的理解。也为即将迎来的大批量部署IPv6提供了知识储备。 [1] RFC 2460, 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IPv6)[S]. [2] Fred Baker,毕军.IPv4/IPv6的共存,过渡于寻址[J].电信科学,2008(10). [3]沈庆伟,张霖.基于隧道的IPv4/IPv6过渡技术分析[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7(5). [4]李辉.在实验室环境下配置IPv6[J].现代情报,2005(2):208-210. [5]李文正.下一代计算机网络技术[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 [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