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日据时期台籍日本兵探究
日据时期台籍日本兵探究一、台籍日本兵的由来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的侵略战争,随着战争的不断扩大,日本国内的兵源日益枯竭。为扭转这一不利局面,日本遂在台湾募集士兵,以补充兵源。1937-1945年问,台湾总督府征募台湾民众参与军务,协助日本从事征战,一般称他们为“台籍日本兵”。所谓“台籍日本兵”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上的台籍日本兵就是指直接从事作战和战争的一线人员,如军人。广义上的台籍日本兵,还包括从事支援第一线战争的后勤补给工作,如生产粮食、种植蔬菜、制造飞机、修筑码头、运输给养,以及慰安妇等。本文所说的台籍日本兵便是广义的概念。在狭义和广义之间,没有明确的分界线,以战地翻译或武器搬运人员为例,当战争进入激烈状态时,他们不可避免地“被迫”进入战场,参加作战,从那个时开始,他们已经成为“军人”了。
台籍日本兵主要分为军属(军夫包括在内)及军人两种。军属包括的范围及种类特别多,基本上以其参与军旅活动内容来区分,如与农业有关的军属,包括“台湾特设农业团”、“农业指导挺身团”及“农业义勇团”等,或与建筑军事设施有关的,包括“台湾特设建筑团”、“台湾特设勤劳团”及“台湾特设劳务奉公团”等。随着战争的不断扩大,派遣的地区从大陆逐步扩展到东南亚地区。军属从事的工作较多,除军事工程外,还有农业生产、工业制造、交通运输建设、公用事业等。就目前已发现的资料来看,第一支台籍日本兵的征募是在1937年9月,也就是“卢沟桥事变”爆发之后不久,这支队伍主要从事军夫的工作,用来支援进攻上海的日本部队。台湾殖民当局之所以征雇军夫,是因为“派遣至上海战线的台湾军未配备辎重队,命令在台征雇军夫予以支援”。
军夫从事的主要工作是输送搬运军需品。军夫人数在当时是军事秘密,因此我们很难知道第一批军夫的确切数目,根据近藤正己的调查,1937年9月上旬,台南地区有450人被征雇为军夫。由于第一次征雇军夫时间仓促,采取的方式近似强迫,给台湾民众造成极大的恐慌。不久之后台湾总督府调整作法,变为鼓励台湾人“志愿”。1937年10月2日的日本报纸对这支特殊的队伍有详细的报道,现摘录如下“扬子江下游的某地点完成上陆的部队中,有一全部系着工作白布带的特别队,在部队中特别称他们为白棒队,他们全都是台湾的本岛人,以军夫之名在部队中奋斗……无视如雨飞般的枪弹,前往第一线运送弹药……”。
军夫属于军队的最底层,在“军人、军马、军犬、军属”之后,由此可知,在日本殖民统治之下,台湾人的地位是非常低的。
台籍日本兵作为正规的作战人员,始于陆军特别志愿兵的征召。1938年2月1日,“日本陆军志愿兵令”正式颁布。但是由于这时日本对外侵略的主战场在大陆,日本政府比较怀疑台湾对日本的忠诚,所以这个时期在台湾并没有实行这一政策。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随着战场的扩大,日本国内兵源日益枯竭,迫切需要从其他地方补充。在这种形势下,1941年五、六月间,经过东条英机、杉山元和山田乙三的共同策划,决定以秘密的方式,在台湾实施陆军特别志愿兵制。陆军特别志愿兵实施后,台湾总督府在台湾设立了陆军特别志愿兵训练所,当年就有1000人进入训练所,毕业后其中半数编人现役,另一部分作为补充兵编人兵籍;1943年进入训练所的有1000人,1944年为2200人。在陆军特别志愿兵征募的同时,海军特别志愿兵的征集也被提上了日程。1943年5月11日,日本颁布“海军特别志愿兵令”,开始在台湾实施。同样,总督府也设立了海军特别志愿兵训练所,第一期为1000人。第二期为2000人,到1944年7月止,被编人海军特别志愿兵的台湾人计有11000人。台湾少数民族在1943年也被纳入陆军特别志愿兵内,组成所谓的“高砂义勇队”,参加日本对东南亚的战争。此外还有相当数量的台湾青年被征募到日本本国兵工厂,从事军事制造工作。如有很多青少年被征募到日本神奈川县大和市的高座海军工厂制造飞机。
据战后日本厚生省的统计,战争时期台湾出身军人数为80433人,军属(含军夫)126750人,合计207183人,其中死亡30304人。
二、日本战时军事动员体系分析
为了保证日本在台募集士兵的数量,日本采取各种措施,使各种组织、机构参与到军事动员中来,建立了一套以台湾总督府为中心、行之有效的军事动员体系,在这一体系下,台湾民众很难不被动员起来。
1、台湾总督府的作用
在征募台籍日本兵的过程中,日本军方扮演“需要”的一方,而台湾总督府则是“供给”的一方。东京的陆军部根据其战略的目标与战术的措施,决定台湾军司令部动员的军人数量(以日人为主),再由台湾军司令部估计,为支援前线日本军人作战,所需要“军夫”、”军属”,及其它军务的劳动力数量,由台湾总督府负责征募台湾人民。如,1942年3月,日军攻占菲律宾后,日本军方通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