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国民族音乐风格及民族管弦乐队.docVIP

浅议中国民族音乐风格及民族管弦乐队.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议中国民族音乐风格及民族管弦乐队

浅议中国民族音乐风格及民族管弦乐队摘 要:中国民族音乐有着数千年的历史积累,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结果。在音乐的体裁和形式,音调和风格等各个方面都呈现着多彩的面貌。有民族器乐,就要有民族管弦乐队,我国管乐创作是十分重视民族化的。 关键词:民族音乐;乐队;创作;发展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3-0116-02 中国民族音乐风格的形成受到各民族所处自然生态环境及其由此而形成的主要生产方式、生活习俗以及语言、宗教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标准、人生观念以及思维方式等。 中国民族音乐尽管由于不同的民族、地区、体裁、品种、流派而各具特色,但它们都共同地蕴藏着以上特征,并且体现在音乐形态的各个方面。中国民族音乐反映出自身的风格与特征,有别于西方音乐,其主要原因在于中国数千年来以传统生产、生活方式为基础的宗法社会决定着人们的社会意识形态、心理素质。 民族音乐的旋律多以五声调式为基础或以五声为骨干的调式,在旋律的定向上,都较自然圆滑,在多数的拖音或长音上都不是一种音高的,它需要加花、变奏等手法来美化旋律,使得旋律进行动静结合、以静带动或以动带静,使音乐更加生动,旋律线条更加优美。在我国民族音乐艺术表现中,演唱演奏中要达到情感的体现是“内与外”的有机统一,音乐才能达到完美的境界。要有内心感受、体验,通过演唱(奏)来表达,求得情与气、力与气的和谐统一。只有注意保持气与力的和谐通畅,才能有力地表达出多层的音乐情绪。 作为中华民族文化整体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中国民族音乐经过了数千年的传承、发展、演变,形成了共同地美学基础和艺术范式,包括以“线”状为主的音乐思维方式,简约相适、动静相衬的音乐表达方法,匀称平稳的节奏安排,均衡对称的结构原则,逐层对称的展开手法,以五声为骨干的调式结构,与文学、诗歌、语言、舞蹈、戏曲相结合的综合表现形式等等。 二千多年以前,中国已有很多的乐器:钟、磬、鼓、埙、铃等等,到了周代(约公元前1066——公元前771)和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发展到了八十多种。秦(公元前221—— 公元前206)、汉(公元前206——公元前23)、三国(公元220——公元280)、晋(公元317——公元412)、南北朝(公元420——公元581)、隋唐期间(公元581——公元907),由于各族人民频繁的交流,又增加了横吹(现在的笛)、羌笛(现在的箫)、曲项琵琶(今琵琶的前身)、筚(现在的管子)、铜鼓、腰鼓、羯鼓等等,这些都成为现代民族乐器中的重要乐器。五代(公元907——公元979)、宋(公元960——公元1279)、元(公元1279——公元1368)、明(公元1368——公元1644)、清时期(公元1644——公元1911),由于民间文艺的兴起又出现了打击乐器:云锣、八角鼓、点鼓、小木鱼、梆子,吹奏乐器:唢呐,弹拔乐器:三弦、扬琴,拉弦乐器:二胡、板胡、京胡、坠胡等等。乐器更为齐全。到了20世纪初,民间陆续还有新的乐器出现。 同乐器一样,中国的器乐合奏在古代也很发达。在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乐队是汉代(公元前206——公元前23)的鼓吹乐和唐代(公元618——公元907)的燕乐乐队。鼓吹乐以吹奏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善于演奏粗犷豪放的音乐,而燕乐乐队是以丝竹细乐,善于演奏细腻文雅的音乐。宋代(公元960——公元1279)起由于商品经济的发达,市民阶层的大量存在,深受市民爱戴的戏曲和曲艺都有了自己的伴奏乐队。明代(公元1368——公元1644),民间又有了婚丧喜庆,迎神赛会的吹打音乐。 有民族器乐,就要有民族管弦乐队。组建新型民族管弦乐队首推上海的大同乐会(成立于1920年),这个乐会致力于传统乐器的继承和改良,并组成了一个有三十二人编制的民族乐队,基本上分为吹、弹、拉、打四组。当他们献演由五首古曲联奏的《国民大乐》时,显示出这支新型民族管弦乐队的优越性,为以后民族管弦乐队的组建和发展提供了雏形。民族管弦乐队在建国后有了更大的发展。一九五三年四月中央广播乐团成立,其所属民族乐队确立了新型民族管弦乐队的最初编制。他们为实验的需要,移植西洋管弦乐作品《瑶族舞曲》、《陕北组曲》、《春节序曲》为民族管弦乐曲。这种有益的尝试大大推动了乐器改革,开拓了乐队的表现力,为民族管弦乐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国管乐创作是十分重视民族化的,早期就有了管乐交响诗《风暴》。这样有交响性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大型作品,十分完美的展现了民族风格的音乐动机,主题就是福建民歌,在此基础上发展,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70年代即文革后出现了管乐交响诗《秋收起义》、《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军民并肩作战》,小号独奏《春天的歌舞》、《月光下的舞步》,长号独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