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阿房宫赋》推荐课件1
更多教学资源下载: / 小学 初中 高中 教案 课件 试卷 杜牧生性耿介,不屑逢迎权贵,仕途不很得意,从而对社会政治持清醒的批判态度。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足以为名家。他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答庄充书》),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他最推崇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在《献诗启》中说:“某苦心为诗,未求高绝,不务奇丽,不涉习俗,不今不古,处于中间。”清代洪亮吉也说他“文不同韩、柳,诗不同元、白,复能于四家外诗文皆别成一家”(《北江诗话》)。全祖望甚至称誉他为“唐长庆以后第一人”(《杜牧之论》)。 诗歌创作是杜牧最突出的方面,与晚唐另一位杰出的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二、背景回放 《阿房宫赋》作于唐敬宗宝历元年,即公元825年,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唐敬宗李湛十六岁继位,贪好声色,大兴土木,游宴无度,不视朝政,求访异人,希望获得不死之灵药,因此在位三年即为宦官刘克明所杀。作者预感到唐王朝的危险局势,就借这篇赋,表面上写秦因修建阿房宫,挥霍无度,贪色奢侈,劳民伤财,终至亡国,实则是借秦之故事讽唐之今事,规劝唐朝的当政者,要以古为鉴,不能哀而不鉴,最终只能落得“后人复哀后人也”的结局。 一、重点突破 1.杜牧写这篇赋,既然是为了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借以讽谏时弊,为何开头要从六国覆灭下笔? 【参考思路】 作者讽谏时弊,以秦王朝灭亡为借鉴;写秦朝覆灭,又以六国衰亡为铺垫。六国何以会灭?赋中说“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可见,六国灭亡,是不爱民的结果。从何看出六国之不爱民呢?“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 秦之珍宝(财富之代称),来自六国;六国之珍宝取自百姓,统治者为满足奢华生活之需要,对百姓肆意搜刮,锱铢不留。“六王”因不爱民而“毕”其统治;秦如能吸取教训,“复爱六国之人”,那就不致迅速灭亡。然而“蜀山兀,阿房出”,秦王朝由此又走上了六国灭亡的老路。开头12个字,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宫的修建,又起到了笼罩全篇、暗示主题的作用。 2.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极力描写阿房宫的?这样描写对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 【参考思路】 一、写阿房宫建筑之奇。先展开广阔而高峻之全貌,进而细绘宫中楼、廊、檐、长桥、复道、歌台、舞殿之奇。 二、写阿房宫美女之众。述其来历,状其梳洗,言其美貌,诉其哀怨,绘声绘色,备加渲染。 三、写阿房宫珍宝之富。既写六国剽掠,倚叠如山,又写秦人弃掷,视若泥沙。 其作用是:①说明秦统治者之奢侈腐化无以复加,为此所进行的横征暴敛,正是秦王朝覆之因。②为后面的宏论张本,为篇末归结教训,讽喻现实打基础。 3.作者写《阿房宫赋》,是为了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讽喻朝政。但为什么写阿房宫被焚,却说“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这里作者流露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思路】 现代文中“可怜”是“值得怜悯”的意思,但在文言文中除解释为“值得怜悯”外,还有可爱、可惜的意思。这里的“可怜”解释为“可惜”。作者用这两个字,使无穷感慨充溢字里行间。历史兴亡,激荡胸中;目睹现实,感慨万端。神奇瑰丽之阿房宫付之一炬令人可惜。 4.如何理解“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这句话在文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思路】 最后的警钟哀鸣,对治国者有启发和警示的作用。杜牧针对唐朝国势衰微、内政腐败、外敌入侵的形势,希望当时的统治者励精图治、富国强兵,极力主张内平藩镇,加强统一,外御侵略,巩固国防。然而当朝者沉溺声色,荒淫无度。杜牧于是写了这篇《阿房宫赋》,借古讽今。 二、疑难辨析 1.文章是从哪些方面进行铺陈夸饰的?目的是什么?从思路上看,这部分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参考思路】 (1)宫殿建筑,铺陈夸饰是要极力写出秦统治者所追求的,是规模的宏大,楼阁廊檐的精妙密集,长桥复道的美丽冥迷,歌台舞榭的繁多,这一切,是不惜倾“六国”的财富,“四海”的人力、物力来兴建的,可见他们“纷奢”程度之深。 (2)宫内生活,主要写宫人,其次写珍宝。写宫人,铺陈夸饰是要突出她们来源之广泛,生活之空虚,命运之悲惨,以此来反映秦始皇荒淫的生活;写珍宝,铺陈夸饰是要突出秦始皇奢靡的罪恶。 这部分是后面议论的基础,为揭示秦始皇荒淫奢靡自取灭亡这一中心思想作了铺垫,给读者以充分、具体、形象的感受。 2.第3、4段议论分别侧重哪一方面?两段间的逻辑关系是怎样的?两段的表现手法有什么区别? 【参考思路】 第3段侧重揭示秦始皇的荒淫、奢靡和对人民的残酷压榨,导致农民起义,阿房宫毁灭;第4段侧重揭示秦与六国自取灭亡的教训,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