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农村人口及经济发展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民族地区农村人口及经济发展研究

民族地区农村人口及经济发展研究【摘 要】民族地区农村人口与农村经济发展是一个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过程。立足于民族地区农村人口与经济发展的现实,分析农村人口与农村经济、农村消费的相互依存关系,提出了促进农村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民族地区;农村人口;农村经济 一、民族地区农村人口发展状况 (1)农业人口增长速度低于总人口增长速度。2009年民族自治地方人口达到1.8亿人,占全国13.8%。其中乡村人口达到1.2亿人,占全国16.7%。2001~2009年,尽管民族地区农业人口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8%,但仍然低于总人口增长速度0.2个百分点。(2)农村人口自然增长成为总人口变动的主要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农村人口逐步呈现出高出生、低死亡、少流入、多流出的自然增长主导型特征。一方面,民族地区农村社会经济的加快发展,特别是医疗卫生事业的较快发展,农村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仍然较高,但人口死亡率迅速下降。另一方面,农村地区大多地处边疆、内陆、高原或山区等比较艰苦的自然环境条件,本地发展机会较少,导致外来人口少,而本地人口流出较多。(3)乡村人口比重较高,人口分布差异较大。到2009年底,民族地区乡村人口比重达到62.0%,西藏、贵州、云南、广西等地的乡村人口比重均在60%以上;民族地区的农村劳动力以从事传统的种植业、畜牧业为主,乡村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比重高达76.7%。从民族地区的农村人口密度来看,贵州和广西的人口密度最高,农村人口的地域集中趋势十分明显;而西藏、青海、新疆和内蒙古的人口密度却很低,农村人口的集中趋势仍然比较缓慢。 二、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特征 (1)农业增加值比重呈持续下降趋势。2001~2009年,民族地区农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速达到6.6%,2009年达到8670亿元。民族地区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2001年的25.5%下降到2009年的16.3%。尽管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高达12.1%,但是在整个GDP的比重则年均下降1个百分点,该变化表明民族地区农村的主要部门正在快速失去第一大部门的地位,农村经济依靠第二和第三产业实现快速发展。(2)各地区农业内部结构差异较大。从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来看,2009年西藏和青海的牧业为农业中第一大产业,比重分别为57.3%和47.4%;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云南和贵州的种植业为主要产业,其产值比重均超过46%。在不断调整农业内部结构的过程中,民族地区的林业和渔业的比重变化较小,种植业和畜牧业所占比重呈现此消彼长的局面,体现出传统牧区的畜牧业出现缓慢增长、传统农区的家庭牧业却加快发展的特点。 三、民族地区农村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 (1)民族地区农村人口与农村经济发展关系分析。以 2000~2009年民族自治地方的农业人口数量x1和第一产业的增加值y1的数据资料为基础,计算出相关系数r1=0.55,显示民族地区的农村人口数量和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呈现出中度偏弱的正相关关系。采用主要民族地区2000~2009年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作为变量x2和人均农业总产值作为变量y2 ,得到相关系数r2=-0.46,表明各民族省区农村人口增长快慢与经济发展之间呈低度负相关。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人口迁移的影响等对于农村经济发展呈现出逆向作用。(2)民族地区农村人口和消费水平的关系分析。刺激农牧民消费,是促进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快速协调发展的关键。收集2009年主要民族地区影响农牧民消费的主要因素,如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元)(X1)、地方财政的支农支出(亿元)(X2)、第一产业就业人口占从业人口比重(%)(X3)、年末乡村人口占总人口比重(%)(X4)、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X5)、人均第一产业增加值(元/人)(X6),对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元)(Y)进行分析,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Y=-4710.1+2.2X1-45.2X2+93.4X3-42.2X4-1.3X5+0.3X6。经过F检验和t检验,该模型的分析结论是: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和人均第一产业增加值等方面的增加,会带来农牧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其余因素的增长均对消费产生抑制作用。 根据以上分析,要实现民族地区农村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一是重视农业开发,增加农民收入。内蒙古今后农业的发展应坚持以牧为主,强化农牧结合。广西、云南和贵州要大力发展立体农业。新疆应坚持绿洲农业和草原牧业与农区牧业并举。青海和西藏属于高寒地区,今后农业发展应以牧业为主,牧林农综合发展。同时,民族地区要大力发展农村第二和第三产业,促进地方特色经济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二是适度控制农村人口增长,强化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应实施少数民族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战略,搞好农业技术培训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