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结合学生实际,注重情境教学.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结合学生实际,注重情境教学

结合学生实际,注重情境教学【摘 要】 案例研究强调对教学问题的研究,即先找出问题后继而在教学中再实践以克服问题并达到有效教学。 【关键词】 案例研究 有效教学 情境教学 一、主题与背景 在英语教学中,尤其是在教学功能意念类的交际用语时,我通常喜欢用情境教学法。但是,有时候我“精心准备”了情境,而学生却“不领情”。他们仿佛并不理解我希望他们做什么。我思考:我创设的情境怎么就无效呢?什么样的情境教学才是有效的?带着这个问题,我做了这次课例研究分析。 二、描述与分析 Go for it教材八年级(上)unit 11 Section A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重点教学Could I ...?句型及肯定回答Yes, you can.和否定回答No, you cant. 旨在教会学生如何礼貌地请求允许做某事,并使学生经过学习和练习后能在合适的情境中自如地运用这个句型。 (实践班级)八年级(2)班和(4)班 2.1在导入目标语言时应注重真实语境 2.1.1教学实录 在八年级(2)班我是这样处理的:在导入Could I ...?句型之前,我设置了一个复习环节,巩固复习第一课时目标句型Could you please ...?,给学生设置了一项活动:一些外国人明天将来我们学校,我们需要做些准备,比如打扫清洁,买一些花等。小组讨论需要具体做哪些准备,并由小组长分配组员任务。在此过程中恰当运用Could you please…?在学生进行此活动的过程中,我对全班同学说:“But I have to leave earlier, because Im not feeling well. Could I leave now?” 我这样安排的目的是自然地、在学生的情景会话中导入Could I ...?句型,但学生对我的提问感到很突然,我不得不把刚才的情景再重复一遍。 2.1.2课后反思 为什么学生对我的提问不能马上回答,造成导入目标语言不流畅?经研究后发现从一个情景Could you please ...?突然过渡到另一个情景Could I ...?,Could I ...?句型是情景交际用语,自然要在真实的情景中引导学生感知这个语言句型效果会更好。那么真实的语言情境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针对这个问题,我在(4)班作了以下调整:我走进教室,对学生说:“Its cold today. I feel a little cold. Could I close the door?”学生马上做出回答: “ Yes, you can.”或 “ Sorry / No, you cant.”我请回答No 的同学说明原因。我接着问学生:“Ive given a lesson in Class Two. I feel tired now. Could I take a seat?”学生能很快理解并做出相应回答。这时我引导他们总结出当我们请求对方许可时,应礼貌地说:“Could I ...?”学生很快接受这一新语言并运用此目标语言。例如:“I didnt have breakfast this morning, so I’m hungry now. Could I have breakfast now?”等。 2.2在布置任务型活动时也应注重真实语境 2.2.1教学实录 在课本基础知识教学后需要一个拓展活动巩固Could I ...?句型和Could you please ...?句型,我假设了一个人物Father Christmas,希望学生对Father Christmas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如:Could you help me do my homework? Could I watch TV every night? 等等。在(2)班,只有英语基础特别好的几个学生能做到这一点,大部分学生都坐着不动,课堂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2.2.2课后反思 学生为什么不能顺利完成任务?经研究后得出结论:原因是Father Christmas是一个虚构的人物,学生不知道要对Father Christmas说什么。我的本意是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完成这一项任务,形成学习的迁移,但这并没有实现。我想在设置任务时也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活动的设计要尽量贴近学生生活和经验,并能在生活实际中应用,这样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那么,我该如何调整才能结合学生的实际呢?桑代克提出共同因素说,认为只有当原先的学习情境与新的学习情境有共同因素时,原先的学习才能在新的学习中产生迁移(《教师实用心理学》,1994年)。本课时对话材料是Peter 为了邀请几个朋友来家开party征求父亲允许,我想何不以“想对父母亲说的话”为主题引导这一次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