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英汉习语文化差异及翻译.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英汉习语文化差异及翻译

论英汉习语文化差异及翻译【摘 要】习语是各国文化的精髓,反映各国的风俗习惯。它作为语言的精华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充分反映出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中分析中西文化差异,即地理环境、历史典故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英汉习语在表现语义和文化特征方面,主要有三种类型,即对应关系、半对应关系和不对应关系。在翻译时,可灵活采用直译、注释和意译的方法进行翻译。 【关键词】习语;文化差异;翻译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很难对其进行精确的界定。《现代汉语字典》对文化作出了三种界定,最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习语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习语又是语言的精华。习语一词的含义甚广,一般指那些常用在一起,具有特定形式的词组,其蕴含的意义往往不能从词组中单个词的意思推测而得,例如:入乡随俗、班门弄斧、kick the bucket(翘辫子)等,不能随意删减。习语通常包括成语、俗语、格言、歇后语、谚语、俚语、行话等。习语是语言的精华,它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内涵。 1.习语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英汉两种语言中习语词汇丰富,尤其在翻译过程中,若不能把握习语所传递的人情风俗和文化历史背景,就不能很好地将其翻译成目的语。总得来说,英汉习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1地理环境 习语的构成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即使对同样的事物,不同生活环境下的人们也会有不同的理解。英国是一个岛国,其航海业十分发达,曾一度领先于世界各国,没有海和水人们几乎无法生活。然而中国地处东亚,在陆地繁衍生息几千年,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和农业。因此许多汉语习语源于农业生产,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As you sow, so will you reap.); 瑞雪兆丰年。(A fall of seasonable snow gives promise of a fruitful year.) 中国人用“挥金如土”来比喻花钱浪费,大手大脚,而英语则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 同时,在汉语的文化氛围中,“东风”即是“春天的风”,夏天常与酷署炎热联系在一起。而英国地处西半球,北温带,海洋性气候,报告春天消息的却是西风,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西风颂》正是对春的讴歌。英国的夏季正是温馨宜人的季节,常与 “可爱、温和、美好”相连。莎士比亚在他的一首十四行诗中把爱人比作夏天“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 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 此外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风貌在习语中也有大量体现。“有眼不识泰山(have eyes but fail to see Taishan Mountain; entertain an angel unawares)”;“不到长城非好汉 (One who fails to reach the Great Wall is not a hero)”;“Take a French leave (不辞而别)”;“Carry coals to Newcastle (把煤送到纽卡斯尔, 此地盛产煤, 意为多此一举)”。 1.2历史典故 历史典故是历史和文化的宝藏,具有强烈而鲜明的民族文化特点,折射出不同的历史文化内涵。英汉语中还有大量由历史典故形成的习语,其形简而意深,往往不可单从字面意义进行理解和翻译。例如:“守株待兔”、“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四面楚歌”、“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英语中的典故习语多出自《圣经》和古希腊、罗马神话,如:a Pandoras box 潘多拉之盒——灾难麻烦祸害的根源等;When Greek meets Greek, then comes the tug of war两雄相争,其斗必烈;between Scylla and Carbides 译为“进退维谷”,出自荷马史诗。 1.3宗教信仰 佛教传入中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深刻影响着中国人民的思想和生活。汉语有“借花献佛”、“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等习语。此外,道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一种宗教,其影响和佛教一样深远,如:“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而西方人则多信奉基督教,认为万事万物都依照上帝的意愿存在,如:“God sends fortune to fools (傻人有傻福)”;“Cast pearls before swine. 比喻把珍宝献给不能赏识者,即对牛弹琴”;“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