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传统教育-从点状走向线形.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革命传统教育-从点状走向线形

革命传统教育:从点状走向线形摘 要:当前的革命传统教育已经沦为时令的产物、应景之作,呈现出“点状化”的特点,具体表现为:活动对象点状化、活动过程点状化、活动资源点状化。重构革命传统教育,应当从“点”上升为“面”,即:设计序列,回环上升;精致过程,温润收官;激活资源,形成合力。 关键词:革命传统教育;点状;线形;策略重构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2)09-0015-03 一、现实扫描 【案例】 清明节,某校照例组织中高年级学生去参加祭扫革命烈士墓的活动。在教学楼前集合时,低年级的小朋友们争先恐后地挤到走廊上,眼里流露出无比羡慕的眼神。队伍中三年级的孩子因为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内心的激动溢于言表,个个喜形于色,很难看到有“严肃”的氛围。比较之下,高年级的孩子们因为已经参加过“不过如此”的活动,显得非常平静,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 案例中的场景,是对学校传统教育活动现状的真实描摹。在现代学生心中,扫墓是“春游踏青”,少先队授衔仪式是“队干部佩戴标志的集会”,敬老节活动是“去敬老院送水果糕点、表演节目”,纪念党九十华诞是“唱红歌写征文讲故事”……我们“精心”策划与组织的集体性传统教育活动,留给孩子们更多是碎片式记忆,而距离我们的初衷——对活动意义的认同和升华,并内化为他们的一种精神信仰的目标相距甚远。 传统教育之所以要坚持开展,是因为这些教育是经过历史的检验和筛选沉淀下来的,是历史与时代的必然选择,是历久弥新的德育拳头产品。她除了有“清明节前后扫墓祭奠英烈”的时间载体外,还应该有“列队默哀、敬献花圈花篮、讲述英烈故事、宣读祭文、表明决心与宣誓”等程序载体。可以这样讲,几十年来我们所开展的传统教育活动,在时间和形式上并无多少变化。为何今天的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呢?问题的结症在于我们这个病态的社会和成人——很多时候,我们组织的传统教育活动,只是时令的产物,是应景之作,常常忽略和丢失了“教育人出发的目的”。学校、教师、学生都是为活动而活动,是彻底的“被活动”。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传统教育活动就演变为校园点状“突发事件”,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教育效果当然会与当初的构想相去甚远。具体表现为: 1.活动对象的点状化 革命传统教育是民族精神文化的核心成分,理应”从娃娃抓起”。但我们从案例中“低年级小朋友争先恐后地挤到走廊上,眼里流露出无比羡慕的眼神”“三年级的孩子们因为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内心的激动溢于言表,个个喜形于色”的描述中,可以读出“低年级小朋友还不具备扫墓、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条件;至今,他们还没有参加过扫墓活动;甚至连春游踏青活动都未开展过”等信息。而够得上“资格”的高年级学生,因为连年都参加形式重复的活动而出现“审美疲劳”,所以就因“不过如此”而平静、无所谓。在活动对象点状化思维的左右下,我们总以为诸如扫墓一类严肃的革命传统教育活动,远离小朋友的认知世界,起不到教育效果,因而舍弃了很多教育契机。其实,即使小朋友真的不能理解活动的意义也无妨,让他们参加活动,至少可以为以后这样的活动“热身”,学到基本的礼仪,懂得基本的程序,感受庄严静穆的氛围。而礼仪与氛围本身,就是一种极好的教育。 2.活动过程的点状化 思想教育应该是一种浸润,是悄然无声的缓慢改变和占领,与大跃进式的突飞猛进格格不入。传统教育应该是一张立体的大网,而网结就是一个个既相互关联又相对独立的活动,这样的教育才具备延续性和生命力,才能引领学生的精神世界。但当下,传统教育经常是孤峰突起,前无铺垫,后无续章。即使有面上的铺陈,也多是短时间内的狂轰乱炸,暴雨淋旱地,皮焦心硬,起不了多大的作用。甚至于,当一个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重大节日到来时,由于上级多部门布置的活动太多太杂,一些学校只好采用项目管理的方式进行肢解,以年级、班级乃至于小组为单位,分配任务,突击活动,完事交差。这样,看似一片万紫千红春满园的热闹景象,结果却是,这些绚丽的花草由于根基浅,培土贫瘠,不久便枯萎凋谢,不会结出我们期许的教育之果。 3.活动资源的点状化 案例首句中“照例”一词,折射出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形式的局限和单一,除了扫墓还是扫墓。究其原因,其一是组织者对扫墓这一经典活动驾轻就熟,按部就班不费事儿。其二是在当下社区里,也确实难以找到更好的活动资源。经历过枪林弹雨的老革命者已经寥若晨星,年老体衰;散落各处具有纪念意义的名人故居、遗物、文物早已被经济建设的浪潮吞没;至于专门的纪念馆、博物馆,也作为“革命圣地”,并不随时对学生开放。而最为重要的社会群体主流价值观念这一精神资源,已经几乎被时间消磨殆尽,被经济至上的理念所取代。革命传统在成人世界的群体失忆,造成传承的短路和断层。所以,一提及革命传统教育,我们就不得不想起那个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