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高中生物理解题能力的策略.pdf

浅谈提高高中生物理解题能力的策略.pdf

  1. 1、本文档共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提高高中生物理解题能力的策略

浅谈提高高中生物理解题能力的策略 秦素稳 (河南省滑县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中心,河南 滑县 456400) 在以往的教学中,物理解题策略的教学并未受到应有的重 息组织具有水平较低、具体性的特点,在解题时往往受事物的 视,它基本上是依靠学生在解题实践中自然地生成的,学生解 具体形式或内容的干扰,从具体 问题中识别抽象的模式。如: 题策略的获得常常是盲 目的,或走了许多弯路才最终领悟的。 甲、乙,A、B两船完全相同,船上站着两个小孩质量相同,船 这种掌握解题策略的进程十分曲折而缓慢,往往事倍功半。实 原来处于静止状态。从某时开始,船上两个小孩和岸上的小孩 践表明,为学生提供,或帮助学生概括出解题策略比他们 自然 都用相同的力拉绳,则哪一条船先靠岸?对本题,优生能够迅 生成的策略效果要好些。因此,在物理习题教学中,应当注意 速选取小船 (及船上的人)为研究对象,并将问题抽象为:A、 将解决物理问题有效的思维策略提炼 出来,外显地,明确地、 B两物体质量相同,受到向右的水平拉力相同,初始状态相同, 有意识地教给学生,并适时帮助学生对解题思维过程进行概括、 故两者的运动快慢应当相同,从而获得正确答案。而差生却被甲、 总结,让学生在解题实践中掌握解决问题的各种策略。 乙两情形的具体情节所干扰,即甲情形中只有一人拉绳 ,乙情 在物理教学中,具体做法如下。 形中却有两人拉绳,而且各人拉绳的力相同,所以认为乙情形 一 、 知识结构的预先呈示 中小船运动较快。 在讲授各个知识前,先给出能够统揽各个知识的结构体系, 不同的问题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当前问题的求解始终 使学生了解知识单元的整体概貌。例如,在教学运动学知识之前, 受到主体已有经验的影响,因此,有人认为:解题的实质就是 先引导学生将机械运动进行分类,即:再分别讲授该单元的有 将面临的问题转化为已经解决的问题。问题之间得 以沟通的基 关知识。这样可使学生在单元知识的整体背景下认识各个知识, 础是问题之间存在着相似性,这种相似性更多地表现在质上, 易于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 而不是表现在形上。实现问题的转化有赖于思维主体对问题的 二、知识的呼应和比较 抽象。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在解决物理问题时,对事物进 在教学中,应使前行知识与后续知识之间呈现出清晰的基 行抽象化的处理,摒弃其外壳,抽取其内核。如:轻杆AB的A 础和延伸关系。例如,在教学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频率概念时, 端用光滑铰链固定在墙上,BC为一绳子,AB处于水平状态,当 应向学生指出,凡是周而复始的运动,我们都可以用周期和频 重物G从B点向A点移动时,A端受到的作用力将如何变化? 率概念来描述运动变化的快慢;在教学静电场知识时,要善于 又如:在 电场强度为E的水平匀强电场中,以初速度V在竖直 拿重力场作类比。要经常对知识加 以比较,揭示不同知识之间 向上发射一个质量为m,电量为q的小球。求小球在运动过程 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例如,电阻、电容、弹簧的串并联,可用 中具有的最小速度。这两个问题看上去风马牛不相及,但经过 下表进行比较。串联 并联 电阻 R 串=RIR2…i/R并= 1 抽象可以发现:轻杆受到的三个力 (悬物绳子向下的拉力F:G、 /R1(i/R2)…电容 i/C串= i/Cl(i/C2)… c并 铰链对A端的T作用力N和绳子对B端拉力T)首尾相接;若 =CiC2…弹簧 i/K 串= i/KI(i/K2)…K 并=KIK2… 将电荷所受的重力和 电场力合成为等效重力mg ,则矢量vO、 又如,下列各物理量的定义式:虽然描写的对象全然不同,但 g t和 v v 为经过时间t小球的末速)也可构成一个动态 它们都是采用比值的方法。将这些形式相似的知识放在一起进 的三角形。于是可以将两个问题沟通起来,并将解决经验迁移 行比照,并相互沟通。 到。变式练习有助于抽象与具体之间的沟通,教师根据问题的 三、知识的归纳和整理 基本模式,改变其 “包装”,使之以各种不同的具体形式呈现。 在教学某个单元的各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henl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