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翻译理论浅说-翻译八大家.docVIP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翻译理论浅说-翻译八大家

中国翻译理论浅说 —近代中国八大翻译家严复的“信达雅”鲁迅的直译林语堂的美学郭沫若的创作论朱光潜的艺术论傅雷的神似钱钟书的化境许渊冲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elegance) 2 鲁迅 宁信而不顺 (Rather be faithful than smooth.) Lu has translated introduced 200 works by 100 authors from 14 countries, half of which are in Russian. The first period:(1903---1919) While he was in Japan.in 1903年凡尔纳的著名科幻小说《月界旅行》和雨果的《随见录》中的《哀尘》以及编译的《斯巴达之魂》。 In 1907,《红星佚史》cooperated with Zhouzuoren. In 1909,《域外小说集》 “”与“以信为主,以顺为辅”的思想 鲁迅先生主张翻译“以直译为主,以意译为辅”与“以信为主,以顺为辅”。反对顺而不信。鲁迅所主张的“宁信而不顺”中的“不顺”,就是在翻译时,“不但在输入新的内容,也在输入新的表现法”,而“其中一部分,将从不顺而成为顺,有一部分,则因为到底不顺而被淘汰,被踢开 。” 鲁迅在20世纪30年代就提出了异化的翻译理论,1986年在其发表于Criticism28(Sp)的一篇名为“TheTranslator’Invisibil时”的论文中已经(参见Robinson,1997:97).但这个概念真正产生国际影响是在其名作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A HistoryTranslation于1995(详见王宏印,2003:78—91;陈2000:38--42),则“大大地推进了玄奘的‘五不(王宏印,2003:80),可以说,赞宁发展了玄(详见王秉钦:2004:1 10—127)在现代意义上与“异化1)作为翻译方法a)音译,b)直译,c)保存句法形式;2)作为文化策略,a)保证佛典的准确、庄严和神秘,b)丰富汉c)医治国人“脑筋糊涂”的(即“改造国民性”);3)作为文化理念,它含有一(参看本文注释2)。 (1931)中将 至于供给甲类的读者的译本,无论什么,我是主张‘宁信 而不顺’的……我还以为即使为乙类读者而译的书,也应 该时常加些新的字眼,新的语法在里面,但自然不宜太多,以偶尔遇见,而想一想,或问一问就能懂得为度。必须这样,群众的言语才能丰富起来”。鲁迅的主张是正确的。但其中还是难免有些文化“精英主义”意识,即异化翻译的读者主要是少数文化精英。这与韦努蒂异化翻译理论中的文化“精英主义”意识有些类似。但韦努蒂比较极端.而鲁迅则灵活、现实得多,因为他完全注意到了“乙类”读者的重要性。 “差延”是德里达解构主义思想的核心概念。解构主义认为,任何符号都有一种基本的不完备性,即其所指意义并不能被直接把握,而且,一个符号的意义总需要别的符号形式来解释,而解释本身依靠的也是符号形式,这便又引起另一重解释。依次类推,就产生了德里达所谓的“差延”(differance),即“差异”和“延宕”现象。也就是说,符(trace),符(identitie)与“他性”(alteritie)的结合。例如,“僧敲月下门”,“敲” 但随后曾受到多方批评、指责和冷落.甚至当提倡进行建立中国自成体系的翻译理论的尝试时,人们也未对鲁迅的翻译理论给予应有的适当的考虑.其实,中国翻译理论从来就是在不同意见的争鸣辩论中发展的.最近,随着西方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和解构主义理论的介入,人们越来越多地注意到鲁迅翻译理论的价值.鲁迅译论主要包括:翻译应为本民族的事业服务,异化的翻译策略有利于民族文化的重建;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有一个文化定位的问题;通顺的译文有可能导致知识的虚伪,迎合本土最易被接受的保守思维定式.鲁迅在那个时代就已敏锐地觉察到现代解构主义提出的问题.一些针对鲁迅翻译理论和实践的批评,不但有失公允,而且未能理解鲁迅所提出观点的深刻含义. (Spirit Resemblance) 傅雷(1908-1966),别名怒庵,上海人,一代翻译巨匠。幼年丧父,在寡母严教下,养成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性格。早年留学法国,学习艺术理论,得以观摩世界级艺术大师的作品,大大地提高了他的艺术修养。回国后曾任教于上海美专,因不愿从流俗而闭门译书,几乎译遍法国重要作家如伏尔泰、巴尔扎克、罗曼·罗兰的重要作品。数百万言的译作成了中国译界备受推崇的范文,形成了“傅雷体华文语言”。他多艺兼通,在绘画、音乐、文学等方面,均显示出独特的高超的艺术鉴赏力。1957年被打成“右派”,但仍坚持自己的立场。“文革”中因不堪忍受污辱,与夫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