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法制史第六讲
第十一章 鸦片战争后清朝的法律制度 (公元1840年——公元1911年) 学习重点: 1、清朝的预备立宪 2、清朝的立法概况] 3、清朝法律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一、社会背景 中国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清朝的预备立宪 (一)实行预备立宪的政治背景 1、实行预备立宪的理论基础 (1)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2)维新改良派——“制度救国”的政治法律理论 2、实行预备立宪的现实原因 “新政”的失败 日益高涨的人民革命斗争迫使清政府无法再照旧统治下去 日益强烈的立宪舆论迫使政府不得不敷衍立宪派的要求 日益加深的帝国主义侵略需要清政府披上宪政的外衣 3、实行预备立宪的目的(三端大利)――皇位永固、外患渐轻、内患可弭。 4、实行预备立宪的原则―――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 5、实行预备立宪的实质——迷惑群众,抵制革命、继续维护专制统治 (二)实行预备立宪的活动 1、官制改革―――是清政府推行预备立宪的第一个环节 中央:设置十一个部;清政府提出五不议原则。 地方:把各省督抚的军权收归陆军部,财权收归度支部,同时采取名升暗降的方法消弱了地方督抚的实权。 2、《钦定宪法大纲》―――1908年8月27日 结构——《钦定宪法大纲》共23条,包括正文“君上大权”14条,附录“臣民权利义务”9条。这种结构形式本身就是反民主的,说明其重心在于维护君上大权。 内容——规定皇帝神圣不可侵犯;皇帝职掌国家各种大权;人民有当兵、纳税、服从法律的义务,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和人身等自由权利,但皇帝得以诏令限制。 评价――根本没有限制皇帝的任何权利,不过是用宪法的形式把皇帝至尊的地位和无上的权力加以确认而已;是皇帝专权、人民无权的“宪法”。 3、《谘议局章程》和《资政院院章》 《谘议局章程》―――1908年7月22日颁布,表明谘议局是带有地方议会性质的机构。 《资政院院章》―――1909年8月23日颁布,表明资政院是带有国家议会性质的机构。 4、《内阁官制》―――1911年5月 规定了内阁的组织 规定国务大臣的职责 规定了内阁总理大臣的权限 规定了内阁的权限 规定了皇帝对内阁的控制权 5、《十九信条》―――1911年11月3日 ——《十九信条》模仿英国宪法,限制了君权,扩大了国会和总理的权力。但却只字未提人民的民主权利,其基本精神仍然是企图以君主立宪的形式继续保持清朝皇帝的统治地位。 三、清王朝的其它立法 (一)立法指导思想 ——“参酌各国法律,务期中外同行” (二)立法概况 1、刑法 (1)《大清现行刑律》 内容变化: (2)《大清新刑律》——旧中国起草和颁布的第一部刑法典,采用了资产阶级的刑法体系和原则。 体例:总则、分则、暂行章程五条 内容: 评价: 2、民法 《大清民律草案》——旧中国起草的第一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民法典。 编定: 体例:总则、债权、物权、亲属、继承 3、商法 商事法规―――《商人通例》、《公司律》、《破产律》等。 《大清商律草案》 4、诉讼法 《各级审判厅试办章程》 《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旧中国起草的第一部独立的诉讼法典。 5、法院组织法 《大理院审判编制法》 《法院编制法》 法律的基本内容: 保护地主买办阶级的私有财产权 承认和保护私营工商业 镇压人民的反抗斗争 维护封建礼教和封建家庭关系 保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和利益 立法的特点 在立法指导思想上,既要考虑维护封建统治,又要考虑保护帝国主义利益,即“务期中外通行”。 在具体立法时,一方面抄袭资本主义各级的法律原则和法律条文,另一方面继续维护以纲常礼教为思想基础的封建法律。 在具体法律中,资本主义色彩的内容和封建主义色彩的内容合二为一。 ——总之,清末的法律奠定了半殖民地半封建法律制度的基础,对后来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的法律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四、司法制度 (一)司法机关的变化 1、中央: 刑部——法部,负责司法行政 大理寺——大理院,是全国最高审判机关。 2、地方: 高等审判厅、地方审判厅、初级审判厅;同时,把省按察院使司改为提法使司,负责地方司法行政。 在各级审判厅内设置各级检察厅 (二)司法制度的改革 1、正式区分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 2、实行四级三审制 3、采取资产阶级的司法审判原则、制度,如回避、辩护、公开审判等。 (三)领事裁判权和会审公廨 1、领事裁判权 ——指外国在中国的侨民成为民刑事诉讼的被告时,如其本国与中国订有不平等条约,则中国法庭无权裁判,只能由其本国领事按其本国法律裁判。领事裁判权严重地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2、会审公廨 ——是清政府设置在租借内的审判机关,管理各国租借内钱债、斗殴、窃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04 is photography art答案及定位分布.pdf VIP
- 2025年广州港集团有限公司人员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3年度江苏省政府采购评审专家资格全真模拟考试试卷B卷含答案.docx VIP
- 城乡生态与环境规划教学课件-11 城市生态概论_生态-环境-景观.ppt VIP
- 小学语文作业批改的策略的研究.doc VIP
- 2024届广东省深圳市育才一中学初毕业升学考试模拟卷英语卷含答案.doc VIP
- 2025年广州港集团有限公司人员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基于拓扑优化和3D打印的新形态家具.docx VIP
- 甘肃省政府专职消防员考试题库.pdf VIP
- 2025年广州港集团有限公司人员招聘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