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之割据倾向的再现: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pptVIP

中国通史之割据倾向的再现: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ppt

  1.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通史之割据倾向的再现: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

第十一章 割据倾向的再现: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 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 安史乱后的唐朝中央 五代十国 一 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 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 关内道 京畿道 关内道 河南道 都畿道 河南道 河北道 河北道 河东道 河东道 陇右道 陇右道 山南道 山南东道 山南西道 淮南道 淮南道 江南道 江南东道 江南西道 黔中道 剑南道 剑南道 岭南道 岭南道 贞观初年在全国划分十道监察区。开元二十一年,分为十五道,各置采访处置使。 营州 隋唐时期,西域的昭武九姓胡人(粟特人)大批东迁。安史集团及五代沙陀三王朝(后唐 后晋 后汉)中的许多重要成员出身其中。 安禄山,营州柳城胡也,本姓康。母阿史德为觋,居突厥中,祷子于轧荦山,虏所谓斗战神者,既而妊。及生,有光照穹庐,…母以神所命,遂字轧荦山。少孤,随母嫁虏将安延偃,…乃冒姓安。《新唐书·安禄山传》 “轧荦山”,据伊朗语专家恒宁(W.B.Henning)教授的考释,这 完全是粟特语roxsan的音译,意为“光明、明亮”。由此可以推知,阿史德氏是和某个粟特人私通生下这个孩子的,因此给他取了个地道的粟特语名字。…安禄山以常乐为自家的郡望,而位于河西走廊的常乐,确实是入华粟特康姓的一个落脚点。……他从孩提时代就进入安延偃的族落,…完全生活在粟特人的集团当中。 荣新江(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安禄 山的种族与宗教信仰》 开元中,张嘉贞、…杜暹皆以节度使入知政事。(李)林甫固位,志欲杜出将入相之源,尝奏曰:“文士为将,怯当矢石,不如用寒族蕃人。蕃人善战有勇,寒族即无党援。”帝以为然。…林甫利其不识文字,无入相由,然而禄山竟为乱阶,由专得大将之任故也。 《旧唐书·李林甫传》 东突厥复兴后之帝国,其势力实远及中亚。…中国河朔之地不独当东突厥复兴盛强之时遭其侵轶蹂躏,即在其残败衰微之后亦仍吸收其逃亡离散之诸胡部落,故民族受其影响,风俗为之转变,遂与往日之河朔迥然不同,而成为一混杂之胡化区域矣。夫此区域之民族即已脱离汉化,而又包括东北及西北之诸胡种,唐代中央政府若欲羁縻统治而求一武力与权术兼具之人材,为此复杂胡族方隅之主将,则柘羯与突厥合种之安禄山者,实为适应当时环境之唯一上选也。 ——陈寅恪 唐 姚汝能 著 至德元载(756年)六月初七日 哥舒翰大败于灵宝 初九日 叛军占领潼关 十二日 玄宗放弃长安西逃 十四日 马嵬兵变 七月十二日 唐肃宗即位于灵武,尊玄宗为上皇天帝 二十八日 玄宗抵达成都 肃宗以皇太子讨贼,至灵武,遂自称帝。此乃太子叛父,何以讨禄山也!唐有天下几三百年,由汉以来,享国最为长久。然三纲不立,无父子君臣之义,见利而动,不顾其亲,是以上无教化,下无廉耻。……唐之父子不正,而欲以正万事,难矣。其享国长久,亦曰幸哉! 范祖禹《唐鉴》卷六《肃宗》 长安 马嵬驿 成都 灵武 大唐中兴颂 湖南祁阳县崖壁刻石 唐代宗大历六年立 元结撰文 颜真卿书 葛逻禄 渤 海 南 诏 黑水靺鞨 唐朝后期疆域及周边形势 府兵法坏而方镇盛。武夫悍将虽无事时,据要险,专方面,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以布列天下。……夫所谓方镇者,节度使之兵也。…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择将吏,号为“留后”,以邀命于朝。天子顾力不能制,则忍耻含垢,谓之姑息之政。盖姑息起于兵骄,兵骄由于方镇,姑息愈甚而兵将愈俱骄。由是号令自出以相侵击,虏其将帅,并其土地,天子熟视不知所为,反为和解之,莫肯听命。……故兵之始重于外也,土地、民赋非天子有;既其盛也,号令、征伐非其有;又其甚也,至无尺土,而不能庇其妻子宗族,遂以亡灭。 新唐书·兵志 方镇之患,始也各专其地以自世,既则迫于利害之谋。故其喜则连衡而叛上,怒则以力而相并,又其甚则起而弱王室。唐自中世以后,收功弭乱,虽常倚镇兵,而其亡也,亦终以此。可不戒哉! 新唐书·方镇表序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二月,…平卢节度使王玄志薨。上遣中使往抚将士,且就察军中所欲立者,授以旌节。高丽人李怀玉为裨将,杀玄志之子,推侯希逸为平卢军使。希逸之母,怀玉姑也,故怀玉立之。朝廷因以希逸为节度副使。节度使由军士废立自此始。 臣光曰:夫民生有欲,无主则乱,是故圣人制礼以治。… 肃宗遭唐中衰,幸而复国,是以正上下之礼以纲纪四方。 而偷取一时之安,不思永久之患。彼命将帅,统藩维,国 之大事也,乃委一介之使,徇行伍之情,无问贤不肖,惟 其所欲与者则授之。自是之后,积习为常,君臣循守以为 得策,谓之姑息。乃至偏裨士卒杀逐主帅,亦不治其罪,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