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雁行模式到雁群模式的一点思考.doc
从“雁行模式”到“雁群模式”的一点思考
[关键词]:东亚、“雁行模式”、“雁群模式”、“区域经济一体化”
二战以后,随着日本经济的首先崛起,随后亚洲四小龙、东盟以及中国大陆的经济日益壮大,形成了所谓的“东亚奇迹”,在这个过程当中地区之间的贸易已成为各国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因而作为东亚贸易主要模式的“雁行模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随着研究的深入,笔者拟就“雁行发展理论”结合东亚地区的发展模式的变迁探讨“雁行模式”的利弊以及今后的出路。
(一)“雁行发展理论”的提出与“雁行模式”的基本内容
“雁行发展理论”是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针对日本经济如何在战后重振而提出的。赤松要的“雁行发展理论”认为,当进入到 工业 化时期,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和技术的落后,不得不把某些产品的市场向发达国家开放。等到这种产品的国内需求达到一定数量的时候,也就为本国生产这种产品准备了基本的市场条件和技术条件,换句话说,这时国内已初步掌握了这种产品的生产技术,由于本国资源和劳动力价格的优势,该产品的进口也就逐步让位于本国自己生产了。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规模经济的利用以及廉价劳动力的优势,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断上升,最终实现这种产品的出口,达到了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目的。①在这个过程中产业的发展实际上经历了进口、进口替代、出口、重新进口四个阶段。因为这四个阶段呈倒“V”型,在图表上酷似展飞的大雁故得此名。就东亚的情况而言,长期以来,日本在东亚地区的孜孜建筑的是以自己为核心的“东亚雁行分工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东亚“雁行模式”。这种模式以日本为领头雁,亚洲NIES为雁身,ASEAN及中国为雁尾的经济发展模式。②(就笔者认为从现有资料来看所谓“雁行模式”的得名有两种,一是雁行发展图类似雁行,与之相适应的主要是说明一国产业为获得更快的发展而选择的发展途径;另一种是在贸易过程当中以日本为“雁头”,亚洲NIES为“雁身”,ASEAN及中国为“雁尾”。这种贸易模式类似雁行,与之相适应的是一个地区如何利用这种模式获得发展,但就其实质而言是一致的。本文主要论述的是后一种。)东亚传统“雁行模式”的基本内涵是:战后以来,率先实现工业化的日本依次把成熟了的或者具有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转移到“亚洲四小龙”,后者又将其成熟的产业依次转移到东孟诸国(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80年代初,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也开始参与东亚国际分工体系,勾勒出一幅以日本为“领头雁”的东亚经济发展的雁型图景,他们之间形成了技术密集与高附加值产业-资本技术密集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阶梯式产业分工体系。③
(二)东亚“雁行模式”形成的的基础
赤松要的“雁行发展理论“主要是针对发展中国家提出的,其主旨是发展中国家利用引进先进国家的技术和产品发展本国的产业,因此在贸易圈中势必存在不同发展层次产业结构的国家,这同时也是产业梯度转移的一个动力。东亚恰好具备了这个条件。日本是属于“配套完整的制造工厂型的发达国家”,属第一层次,它有先进技术,工业发达,资金雄厚,居东亚经济发展的领头雁地位;亚洲NIES是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属第二层次,有比较先进的技术,重点发展资本密集型 企业 ,是东亚经济发展与合作的雁身;ASEAN各国是从农业起步向发展出口型工业方向迈进的一些国家,属第三层次,有资源、劳动,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在东亚经济发展中充当雁尾的角色。中国在东亚地区属于后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但在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接受国中异军突起,不仅拥有丰富的生产要素和辽阔的市场,且迅速成为日本对东亚乃至世界投资中的主要接受国,而且与东亚经济相接轨,成为东亚地区仅次于东盟的新的经济增长区,属第四层次。④因此,日本对东亚的直接投资结构亦根据不同的发展层次采取了不同阶段的产业结构,呈现出阶梯型结构。
(三)“雁行模式”遇到的挑战
“雁行模式”的挑战一方面来自于“领头雁”日本的投资策略。作为一种投资必须强调投资的收益。以及注重发展自身的利益。因此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属于贸易主导型,以降低生产成本为主要目的。90年代以前日本主要对华投资主要集中在宾馆、办公楼等投资少、见效快的行业。90年代以后日本从自身利益出发在技术转让方面持谨慎保守的态度,向东亚国家经过近20年的引进日资过程,不仅没有吸收和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反而导致了东亚各国产业结构的偏颇,出口产品结构的单一,造成了该地区产品结构的同化,出口竞争的激烈及经济发展战略的单一化,加深了经济增长的对外依附性。另一方面日本对该地区的投资日趋类同,如在ASEAN国家以制造业为主如矿物开采、机电、运输机械、化学等行业。一方面帮助ASEAN国家实现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而且也帮助该地区实现了贸易升级;但另一方面却加剧了产业结构的单一化。并且有可能导致该地区出现类似上世纪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