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影响弥漫性轴索损伤预后相关因素临床分析.doc
影响弥漫性轴索损伤预后相关因素临床分析
【关键词】 弥漫性轴索损伤;颅脑损伤;预后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l)是一种严重的原发性闭合性颅脑损伤,是以脑深部神经轴索肿胀、断裂为特征的颅脑损伤类型。DAI是目前最重要的脑外伤类型之一,是引起病人死亡、非血肿性迁延昏迷、严重致残及持续植物状态[1]的主要原因。随着近年来对DAI研究的日益深入和影像学技术的 发展 ,对DAI的诊断、 治疗 和预后分析也有了新的认识。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住的90例有完整的临床及CT资料的DAI病例,并 参考 相关 文献 ,探讨影响DAI的预后相关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90例,男75例,女15例,年龄4~74岁,平均年龄39.5岁。致伤原因:车祸伤81例(90%),高处坠落伤3例(3.3%),钝物打击伤6例(6.6%)。
1.2 入选标准 (1)伤后有立即发生的意识障碍,持续时间大于6h,可伴有瞳孔改变及脑干征;(2)CT表现为大脑半球以及胼胝体、脑干或小脑等部位白质内小的多发非占位性出血灶,直径<1cm,可伴有弥漫性脑肿胀或初次CT表现正常。
1.3 临床表现 (1)DAI患者入院当时GCS评分 GCS评分11~15分24例(26.7%),GCS评分6~10分29例(32.2%),GCS评分3~5分37例(41.1%)。(2)瞳孔改变 26例有瞳孔改变(28.9%),包括单侧或双侧瞳孔散大或缩小,光反射迟钝或消失,而其余64例未出现瞳孔改变(71.1%)。(3)病理反射 双侧锥体束征阳性33例(36.6%),单侧锥体束征阳性15例(16.6%),锥体束征阴性42例(46.6%)。
1.4 CT表现 本组患者均于伤后48h内行颅脑CT扫描,CT 征象示大脑白质内散在点、片状出血,未形成血肿,占位效应不明显,伴或不伴有弥漫性脑肿胀。其中DAI微出血灶累及中线区47例(52.2%),未累及中线区27例(30.0%),CT阴性16例(17.8%)。伴有弥漫性脑肿胀41例(57.7%),不伴有弥漫性脑肿胀49例(42.2%)。
1.5 治疗情况 本组所有患者均采用标准化治疗,其原则为维持生命体征平稳和水电解质平衡,降低颅内压,补充营养和防治并发症发生。其中手术行去骨瓣减压6例(7.3%),余患者(92.7%)均行非手术标准化治疗。患者死亡18例,8例死于脑干功能衰竭,2例死于多器官系统功能衰竭,8例为伤情过重家属放弃治疗。
1.6 预后 依DAI患者GCS预后分级标准[2],分为良好(成人能工作,学习)、中残(生活能自理)、重残(生活需他人照顾)、持续植物状态及死亡五型。
1.7 统计学方法 结果均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结果用(±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α=0.05为检验标准。
2 结果
2.1 本组患者恢复良好42例(46.7%),中残14例(15.6%),重残5例(5.6%),持续植物状态11例(12.2%),死亡18例(20.0%)。
2.2 患者入院时GCS评分与预后的关系 见表1。
入院当时GCS评分越低则出院时伤残程度越重(χ2=69.114,P<0.05)。表1 GCS评分与伤残等级
2.3 患者入院时GCS评分与昏迷时间的关系 见表2。
本组患者(除植物状态及死亡患者)昏迷时间1~61d不等。入院当时GCS评分越低则昏迷时间越长(F=807.075,P<0.05)。表2 GCS评分与昏迷时间
2.4 患者CT病灶分布与预后的关系 见表3。
CT显示DAI病灶累及中线区者伤情重于未累及中线区者(包含CT阴性者),χ2=43.406,P<0.05。 表3 病灶分布与预后的关系
2.5 CT显示是否伴有弥漫性脑肿胀与预后的关系 见表4。
CT显示DAI伴弥漫性脑肿胀者伤情重于不伴弥漫性脑肿胀者(χ2=37.556,P<0.05)。表4 是否伴有脑肿胀与预后的关系
3 讨论
DAl是一种严重的原发性闭合性颅脑损伤,是以脑深部神经轴索肿胀、断裂为特征的颅脑损伤类型,据报道[3],几乎所有持续植物状态的患者或颅脑损伤中1/3脑死亡病例都因DAI所引起。1956年,Strich 首先提出了大脑白质弥漫性变性的概念,1982年,Adams 等[4]将其正式命名为DAI,并逐渐为国际学术界所公认。目前学术界对DAI发生机理的认识基本趋于一致,即由于颅内各种组织密度不同,脑灰白质间的质量也有差别,运动时的加速度和惯性也不同,在头部受到加速暴力或者旋转暴力作用时,颅内各种组织受到剪应力的作用而相对移位,使得较为脆弱的神经轴索受损甚至断裂,从而产生系列的临床症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小学班会 三年级家长会(英语老师)课件 (28张PPT).pptx VIP
- iOS与Android系统设计规范解析.pptx VIP
- 《中国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2023版)》解读PPT课件.pptx
- AI端侧深度之AR眼镜:产品定义收敛,技术限制解除,新一代多模态Agent处变革前夜.pdf VIP
- 《市场营销学》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一等奖).docx VIP
-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化学与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docx
- MT_T 757-2019-煤矿自然发火束管监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docx
- 第13课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对外交流 课件.pptx VIP
- 鲁教版三年级英语下册全套AB测试卷.pdf VIP
- 2025年中国单壁碳纳米管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docx
文档评论(0)